谵妄症可能由感染、代谢紊乱、药物副作用、脑部疾病、心理创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环境调整、营养支持、心理干预、原发病治疗等方式改善。
1、感染全身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诱发谵妄,常见如肺炎、尿路感染或脑膜炎。病原体毒素或炎症反应干扰脑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伴意识模糊。需进行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等明确感染源,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同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代谢紊乱低血糖、肝性脑病、尿毒症等代谢异常会导致神经递质失衡。患者常见注意力涣散伴扑翼样震颤,血液检测可见氨或肌酐水平异常。需静脉补充葡萄糖、进行血液透析或使用乳果糖降低血氨,并监测血气及电解质变化。
3、药物副作用镇静催眠药、抗胆碱能药物或皮质醇类药物过量易引发药物性谵妄。表现为定向力障碍伴幻觉,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使用氟马西尼等拮抗剂,必要时通过血液净化加速药物代谢。
4、脑部疾病脑卒中、脑肿瘤或癫痫持续状态可直接损伤脑组织。头颅CT或MRI可见病灶,患者多伴有偏瘫或抽搐。需手术切除肿瘤、抗癫痫治疗,或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配合神经营养药物促进功能恢复。
5、心理创伤重大应激事件可能诱发短暂谵妄状态,常见于老年或认知障碍人群。表现为夜间加重的激越行为,需减少环境刺激,使用小剂量喹硫平控制症状,同步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属心理支持。
谵妄症患者应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强光噪音刺激。每日维持6-8小时睡眠,睡前可饮用温牛奶助眠。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家属需记录患者异常行为发生时间,陪同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与电解质。出现持续躁动或拒食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