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肿瘤内科

父亲于2006年七月十七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年龄59岁 CT增强扫描显示有8CM*8CM肿瘤 发现有淋巴结 现在在江西一护院治疗 我想知道能不能控制住 现在我在外地工作 父亲太可怜了 我不希望现在就失去他。。。

| 4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邸立君
邸立君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张楠
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沈华
沈华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白晓燕
白晓燕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骨扫描的辐射有多严重

骨扫描的辐射剂量通常较低,单次检查的有效剂量约相当于自然环境中半年接受的背景辐射量。骨扫描的辐射影响主要有检查必要性评估、放射性药物代谢速度、敏感人群防护、设备技术差异、后续监测建议等关键因素。

1、检查必要性评估

骨扫描使用的锝-99m标记药物辐射半衰期较短,临床医师会严格评估适应症后开具检查。疑似骨转移瘤、隐匿性骨折、骨髓炎等疾病时,其诊断价值远超过辐射风险。儿童及育龄女性需额外进行风险获益比评估。

2、放射性药物代谢速度

注射的放射性药物约50%在6小时内经尿液排出体外,24小时排出量超过90%。检查后多饮水可加速药物排泄,检查当日避免与婴幼儿密切接触即可有效降低周围人群的受照剂量。

3、敏感人群防护

孕妇原则上禁止进行骨扫描,哺乳期妇女需暂停哺乳48小时。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提前告知因锝-99m可能影响甲状腺摄碘功能。对放射性药物过敏史者需谨慎评估。

4、设备技术差异

现代SPECT-CT设备采用迭代重建算法,较传统γ相机可减少20%以上辐射剂量。低剂量扫描协议适用于随访复查病例,但图像分辨率会相应降低,需由核医学医师根据临床需求选择。

5、后续监测建议

常规骨扫描后无须特殊防护措施,但一年内应避免重复进行放射性检查。如短期内需多次影像学评估,可优先选择MRI或超声等无辐射检查。医护人员会为患者建立辐射剂量档案以控制累积暴露量。

检查后24小时内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促进显像剂排泄,日常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含硒食物如巴西坚果、牡蛎等,有助于减轻自由基损伤。短期内避免航空旅行和高原活动,减少宇宙射线叠加影响。育龄期女性建议3个月后再考虑妊娠计划。若出现持续乏力或皮肤红斑等异常反应,应及时至核医学科随访。常规骨扫描的辐射风险可控,临床获益显著高于潜在危害,患者无须过度焦虑。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筋膜炎 肾衰竭 盆腔肿瘤 创伤性癫痫 龟头包皮炎 麻痹性斜视 化脓性中耳炎 颈部韧带扭伤 加利福尼亚脑炎 肾上腺髓质增生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