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可能导致脑卒中,主要与心房内血液淤滞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堵塞脑血管有关。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普通人高,需要积极控制心律和抗凝治疗。
1、心房血流紊乱房颤时心房失去规律收缩功能,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流动缓慢形成涡流。这种血流动力学改变容易使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在心耳等部位沉积,逐渐形成附壁血栓。临床可通过经食道超声检查发现心房血栓,常用抗凝剂包括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利伐沙班片等。
2、血栓脱落风险心房内形成的血栓可能随血流脱落,经左心室进入体循环。当栓子随动脉系统进入脑部血管时,可能堵塞大脑中动脉等主要血管,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突发偏瘫、失语等症状,需立即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
3、心输出量下降房颤导致心房有效收缩丧失,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长期心输出量不足可能引起脑灌注下降,增加脑组织缺血缺氧概率。这种情况在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更为明显,需要同时控制心室率和改善心功能。
4、血管内皮损伤房颤患者常存在慢性炎症状态和氧化应激反应,这些因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内皮细胞会释放促凝物质,进一步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实验室检查可发现D-二聚体升高,提示体内存在高凝状态。
5、合并动脉硬化房颤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会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当心房血栓脱落时,更易在已经狭窄的脑血管处形成堵塞。这类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同时进行抗血小板和他汀类药物治疗。
房颤患者应定期监测心律,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引发心率过快。戒烟限酒,维持规律作息,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心脏超声。出现头晕、言语不清等脑卒中先兆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