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前检查主要有视力检查、眼压测量、角膜地形图、眼底检查和人工晶体度数测量等项目。
1、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评估患者当前视功能状态的基础项目,通过标准对数视力表测定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记录视力损害程度。检查时需覆盖远视力和近视力,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对比敏感度检查或眩光测试,这些数据对判断手术指征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2、眼压测量眼压测量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排除合并青光眼的可能性。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mmHg,若发现眼压异常需进一步做房角镜检查。该检查还能评估晶状体位置是否异常,预防术中并发症发生。
3、角膜地形图角膜地形图通过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检测角膜曲率和形态,评估角膜散光程度和规则性。该检查可发现圆锥角膜等禁忌证,并为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提供数据支持。检查过程无创,需患者配合注视固定目标。
4、眼底检查眼底检查使用散瞳剂扩大瞳孔后,通过直接检眼镜或眼底照相观察视网膜、视神经状况。重点排除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疾病,这些病变可能影响术后视力恢复效果。检查后可能出现短暂畏光现象,建议佩戴墨镜离院。
5、人工晶体度数测量人工晶体度数测量采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精确测量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等参数,结合角膜曲率数据计算合适的人工晶体度数。测量时需要患者保持头部固定,部分设备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整个过程约需5-10分钟。
白内障术前检查通常需要1-2小时完成,建议检查当天不要驾驶车辆。检查前需停戴隐形眼镜,硬性角膜接触镜需停戴2周以上。部分项目需要使用散瞳药物,可能出现4-6小时视物模糊。检查后应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术前3天需停用抗凝药物,手术当日建议有家属陪同。术后恢复期需定期复查,遵医嘱使用眼药水,避免剧烈运动和眼部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