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术后疼痛可能由手术创伤、局部水肿、排便刺激、创面感染、神经敏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镇痛、温水坐浴、调整饮食、保持清洁、适度活动等方式缓解。
1、手术创伤手术过程中对肛门周围组织的切割或缝合会直接损伤神经末梢和血管,导致术后早期出现锐痛或胀痛。这类疼痛通常在术后1-3天最明显,表现为创面持续性灼痛,排便时加重。可遵医嘱使用氨酚双氢可待因片、洛芬待因缓释片等镇痛药,配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局部涂抹保护创面。
2、局部水肿手术区域淋巴回流受阻会导致组织液积聚,形成水肿性疼痛,表现为肛门坠胀感和搏动性疼痛。水肿多在术后3-5天达到高峰,触摸时可发现肛周皮肤紧绷发亮。建议采用40℃左右温水坐浴,每日2-3次,配合地奥司明片口服改善微循环,必要时使用马栗种子提取物栓剂消肿。
3、排便刺激干硬粪便通过未愈合的创面时会产生机械性摩擦痛,可能伴随少量出血。这种疼痛具有突发性,排便后逐渐减轻。术后应保持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适量进食火龙果、西梅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必要时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
4、创面感染细菌侵入手术切口会引起化脓性炎症,疼痛表现为持续跳痛伴分泌物增多,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创面清创,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抗感染,配合高锰酸钾溶液稀释坐浴,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控制感染。
5、神经敏感部分患者因个体差异会出现肛周神经末梢过度敏感,表现为针刺样疼痛或烧灼感,尤其在夜间明显。可尝试维生素B1片营养神经,联合普瑞巴林胶囊调节神经传导,睡眠障碍者可短期使用右佐匹克隆片改善。
术后应保持肛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冲洗,避免用力擦拭。穿着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采用侧卧姿势减轻局部压力。饮食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促进创面愈合。如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返院复查。术后2周内避免久坐久站,可进行提肛运动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