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能查出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药物性肝损伤等疾病。肝功能检查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与肝脏功能相关的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
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常见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肝功能检查中,转氨酶升高是病毒性肝炎的典型表现,可能伴有胆红素升高。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治疗病毒性肝炎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等药物。
2、脂肪肝脂肪肝是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引起的疾病,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肝功能检查可能显示转氨酶轻度升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脂肪肝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右上腹不适。改善脂肪肝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水飞蓟宾胶囊、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药物。
3、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后形成的纤维组织增生,肝功能检查可能显示白蛋白降低、凝血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等。患者可能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症状。治疗肝硬化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严重时需考虑肝移植。
4、肝癌肝癌是肝脏恶性肿瘤,肝功能检查可能显示甲胎蛋白升高,伴有转氨酶异常。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腹痛、黄疸等症状。治疗肝癌可根据病情选择手术切除、射频消融、靶向药物治疗等方式,常用药物包括仑伐替尼胶囊、索拉非尼片等。
5、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是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肝功能检查可能显示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治疗药物性肝损伤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保肝药物。
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检查结果异常不一定代表患有严重疾病,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饮酒、滥用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脏问题。如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肝功能检查各项正常值包括谷丙转氨酶7-40U/L、谷草转氨酶13-35U/L、总胆红素3.4-17.1μmol/L、直接胆红素0-6.8μmol/L、总蛋白60-80g/L、白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白球比1.5-2.5、碱性磷酸酶45-125U/L、γ-谷氨酰转肽酶10-60U/L。肝功能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数值升高可能提示肝细胞损伤。谷草转氨酶在心肌和肝脏中含量较高,其数值异常可能与肝脏或心脏疾病有关。总胆红素反映胆红素代谢情况,数值异常可能提示溶血性疾病或肝胆疾病。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胆道梗阻性疾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数值降低可能提示营养不良或慢性肝病。球蛋白水平异常可能与免疫系统疾病或慢性感染有关。白球比倒置常见于慢性肝病。碱性磷酸酶升高可能提示胆汁淤积或骨骼疾病。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常见于酒精性肝病或胆道疾病。
肝功能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检查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临床症状、病史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避免滥用药物和保健品,特别是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