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腱鞘炎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封闭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手部腱鞘炎通常由过度劳损、外伤感染、风湿疾病、解剖异常、代谢障碍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急性期需停止引发疼痛的手部活动,使用支具固定患指或腕关节,减少肌腱与腱鞘的摩擦。夜间可用夹板保持手指伸直位,避免晨起僵硬。日常避免提重物、频繁打字等重复性动作,建议每工作1小时活动手腕5分钟。
2、物理治疗急性期48小时后可热敷患处,每日3次,每次15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能软化粘连组织,冲击波疗法可缓解慢性炎症。康复阶段可进行手指屈伸、握力球训练等轻柔锻炼,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
3、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可缓解疼痛肿胀,严重者可短期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外用药物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涂抹患处,或中药膏药局部贴敷。需注意胃肠不适等药物副作用,禁止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4、封闭注射对于顽固性疼痛,可在超声引导下向腱鞘内注射利多卡因与曲安奈德的混合液,减轻炎症反应。注射后需保护注射部位3天,避免感染。糖尿病患者需谨慎使用,多次注射可能增加肌腱断裂风险。
5、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腱鞘狭窄导致手指交锁时,需行腱鞘切开松解术。术后早期进行被动活动防止粘连,2周后逐步增加主动锻炼。开放性手术与关节镜手术均可选择,后者创伤较小但费用较高。
手部腱鞘炎患者日常应保持合理用手姿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鼠标,冬季注意手部保暖。饮食可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减少高糖高脂饮食。若出现持续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或弹响,建议及时至骨科或手外科就诊评估。
脚部灰指甲与手部接触存在传染可能,但需满足特定条件。灰指甲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甲真菌病,传染性取决于真菌活性、皮肤屏障完整性及接触时间等因素。
健康皮肤接触灰指甲脱落的皮屑或甲屑时,若皮肤存在微小破损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可能增加感染概率。真菌通过角质层侵入后,需在适宜温湿度下繁殖才可能引发新感染。日常短暂触碰且及时清洁的情况下,传染概率较低。共用指甲剪、毛巾等物品或频繁徒手处理患处,会显著提高传播风险。免疫低下、糖尿病患者或长期接触水的人群更易被传染。
直接接触活动性病灶且未及时消毒时可能发生传染。灰指甲病灶处常存在大量菌丝和孢子,当手部有倒刺、皲裂或伤口时,真菌可通过接触实现定植。长期未治疗的厚甲型灰指甲患者,其甲屑中的真菌存活时间可达数月,通过接触污染环境间接传播的风险更高。手足多汗或穿戴不透气鞋袜会加速真菌扩散。
建议接触灰指甲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双手,避免搔抓其他部位皮肤。患者应单独使用修甲工具并定期消毒,棉袜需60℃以上热水烫晒。出现甲板增厚、变色等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真菌镜检确诊,遵医嘱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环吡酮胺搽剂等外用抗真菌药物,严重者需配合口服特比萘芬片。保持手足干燥通风,减少公共场所赤足行走可有效预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