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鼻腔结构异常、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鼻窦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鼻腔冲洗等方式缓解。
1、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鼻窦炎最常见的病因,普通感冒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可引发急性鼻窦炎。病毒侵入鼻窦黏膜后导致局部充血水肿,阻碍窦口引流,可能伴随发热、咽痛等全身症状。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症状,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2、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多继发于病毒感染,表现为黄绿色脓涕持续超过10天,可能伴有面部压痛或嗅觉减退。细菌性鼻窦炎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克拉霉素分散片等,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
3、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可能引发鼻窦黏膜水肿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导致鼻窦引流障碍。这类患者常伴眼痒、阵发性喷嚏,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糖浆控制炎症,严重者可考虑脱敏治疗。
4、鼻腔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解剖异常会直接阻塞窦口鼻道复合体,造成窦腔通气引流障碍,易发展为慢性鼻窦炎。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鼻塞、睡眠打鼾,需通过鼻内镜手术矫正结构问题,术后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预防复发。
5、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鼻窦黏膜防御功能下降,易被真菌或特殊病原体感染。这类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但病情较重,需完善鼻窦CT检查,必要时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等特殊抗感染药物。
鼻窦炎患者日常应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用力擤鼻导致病原体逆行感染。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过敏体质者需定期清洗床上用品。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视力改变、剧烈头痛等严重表现,应及时到耳鼻咽喉科就诊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鼻窦炎有一定效果,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综合判断。鼻窦炎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中医通过辨证施治采用中药、针灸、艾灸等方法缓解症状,尤其对慢性鼻窦炎辅助治疗效果较明显。若合并细菌感染或存在解剖结构异常,仍需结合西医治疗。
中医将鼻窦炎归为鼻渊范畴,认为与肺、脾、肾功能失调及外邪侵袭有关。针对风寒型常用辛夷清肺饮加减,风热型选用银翘散合苍耳子散,肝胆湿热型采用龙胆泻肝汤。针灸常选取迎香、印堂、合谷等穴位疏通经络,艾灸通过温热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部分患者配合中药熏蒸或鼻腔冲洗可减轻鼻塞、流脓涕症状。
对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伴高热、剧烈头痛者,或存在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器质性病变时,单纯中医治疗可能延误病情。此类情况需联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或行鼻内镜手术清除病灶。儿童反复发作的鼻窦炎若伴随腺样体肥大,也建议优先考虑西医干预。
鼻窦炎患者日常可用生理盐水鼻腔喷雾保持湿润,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发作期应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慢性期可练习八段锦增强肺卫功能。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鼻窦CT评估疗效,若中药服用2周症状无改善或出现耳鸣、腹泻等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