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的病理分型主要有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及穿孔性阑尾炎四种类型。不同分型与炎症进展程度、组织损伤范围密切相关,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1、单纯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属于早期病变,主要表现为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充血水肿,伴中性粒细胞浸润。患者可能出现脐周或上腹部隐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体温轻度升高。此阶段可通过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若及时干预可避免进展为严重类型。
2、化脓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炎症累及全层,阑尾壁出现大量脓性渗出物,表面覆盖纤维蛋白脓苔。临床特征为持续性右下腹剧痛、反跳痛明显,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需紧急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联合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
3、坏疽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因血管栓塞导致阑尾壁全层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常伴局部穿孔风险。患者表现为全腹压痛、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治疗需彻底切除坏死组织,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如静脉滴注美罗培南注射液,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4、穿孔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是炎症穿透浆膜层导致肠内容物外溢,引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剧烈腹痛后短暂缓解,继而出现全腹压痛、肠鸣音减弱。需急诊手术清除腹腔脓液,术后放置引流管,联合使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强效抗生素。
阑尾炎患者术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逐步过渡至低渣食物如米粥、软面条,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食物。恢复期需适度活动预防肠粘连,但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发热、切口渗液或腹痛加剧,需立即返院复查。日常注意饮食卫生,规律进食以减少胃肠功能紊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