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发烧伴随呕吐可能与急性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食物中毒、脑膜炎、肠套叠等原因有关。发热和呕吐是儿童常见症状,通常由感染性因素或消化系统异常引发,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1、急性胃肠炎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的胃肠黏膜炎症是常见诱因,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多见。患儿除发热呕吐外,常伴腹泻、腹痛。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家长需注意预防脱水,少量多次补充水分。
2、上呼吸道感染咽部炎症刺激可能引发反射性呕吐,尤其常见于扁桃体炎患儿。多伴有咳嗽、鼻塞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布洛芬混悬液、开喉剑喷雾剂等药物。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用生理盐水清洁鼻腔。
3、食物中毒进食变质食物后2-6小时可能出现发热呕吐,常伴痉挛性腹痛。需立即停止可疑食物摄入,轻症可补充电解质溶液。严重者需就医进行洗胃处理,必要时使用头孢克肟颗粒、盐酸小檗碱片等抗感染药物。
4、脑膜炎颅内感染时可能出现喷射状呕吐伴持续高热,患儿多有精神萎靡、颈项强直。需紧急就医进行腰椎穿刺确诊,治疗需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家长发现异常神经系统症状须立即送医。
5、肠套叠婴幼儿突发阵发性哭闹伴呕吐发热时需警惕,可能排出果酱样大便。腹部超声可确诊,早期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晚期需手术干预。家长发现血便或腹部包块时不可延误就医。
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与脱水程度是护理重点。发热期保持室温24-26℃,衣着宽松。呕吐后禁食1-2小时,后从米汤等流质开始喂养。记录呕吐频率、体温变化及尿量,出现嗜睡、抽搐、尿少等危重症状时需急诊处理。恢复期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甜食刺激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