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经常骨折可能由遗传性骨病、钙磷代谢异常、外伤性因素、维生素D缺乏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 遗传性骨病:成骨不全症等遗传疾病导致骨胶原合成缺陷,表现为反复骨折、蓝巩膜。建议家长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帕米膦酸二钠)、康复训练及防跌倒护理。
2. 钙磷代谢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肾性骨营养不良可引发低钙血症,患儿易出现病理性骨折。家长需监测血钙磷水平,治疗需补充钙剂(如碳酸钙)、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并处理原发病。
3. 外伤性因素:儿童活动量大且防护意识弱,频繁跌倒或撞击可能导致重复骨折。家长应加强看护,选择适合年龄的护具,必要时使用石膏固定(如尺桡骨骨折)。
4. 维生素D缺乏:日照不足或摄入过少会导致佝偻病,骨骼软化易变形骨折。建议家长每日保证400-800IU维生素D补充(如维生素D3滴剂),多进行户外活动并摄入富含钙的食物。
日常需保证牛奶、奶酪等钙质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发现异常及时至儿科或内分泌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