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期膜性肾病可通过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免疫抑制治疗、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2期膜性肾病通常由自身免疫异常、感染、药物因素、遗传倾向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降低血压,常用药物包括贝那普利、缬沙坦、氯沙坦等,同时限制钠盐摄入有助于血压管理。
2、减少蛋白尿采用低蛋白饮食配合降蛋白尿药物,可选用环孢素、他克莫司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定期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估疗效。
3、免疫抑制治疗对于进展风险高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利妥昔单抗等生物制剂,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感染风险。
4、预防并发症通过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防治骨质疏松,使用利尿剂改善水肿症状,定期复查肾功能和电解质。
患者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预防感染,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