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消融一般可以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属于无创治疗方式之一。
超声消融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波精准作用于肌瘤组织,通过热效应使病灶凝固性坏死,逐渐被机体吸收。该技术具有无需开刀、恢复快、保留子宫完整性等优势,尤其适用于直径5厘米以下的肌壁间肌瘤或浆膜下肌瘤。治疗前需完善超声或磁共振检查明确肌瘤位置、大小及血供情况,术中通过实时影像监控确保定位准确。术后可能出现下腹隐痛、阴道少量出血等反应,通常1-2周可自行缓解。
对于直径超过8厘米、带蒂浆膜下肌瘤或疑似恶变的肌瘤,可能需结合腹腔镜手术等其他治疗方式。存在严重盆腔粘连、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未纠正等情况时需谨慎选择。治疗后3-6个月需复查超声评估肌瘤缩小情况,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及盆浴。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含铁食物有助于恢复。
超声内镜通常可在门诊完成,但若存在严重基础疾病或需复杂治疗则需住院。超声内镜是结合内镜与超声技术的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评估消化道及邻近器官病变。
门诊超声内镜适用于多数常规检查需求,如食管、胃、十二指肠的黏膜下肿瘤评估,胰腺囊肿筛查或胆管结石诊断。患者完成检查后观察1-2小时无异常即可离院,具有时间短、费用低的优势。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术后2小时可进食流质。门诊操作通常采用局部麻醉,由消化内科医师在专用内镜室完成,设备要求与普通胃镜相似。
住院超声内镜主要针对需全身麻醉的高风险患者,如合并严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或高龄体弱者。当检查中发现需即时治疗的病变,如消化道出血止血、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或细针穿刺活检时,可能转为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可进行更全面的术前评估和术后监测,降低麻醉相关风险。部分三级医院对复杂病例会安排日间病房,缩短住院周期。
检查后24小时内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出现持续胸痛、呕血或高热需立即返院。建议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术前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需提前调整用药方案,检查当日有家属陪同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