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术后护理措施主要有保持伤口清洁、监测神经功能、预防感染、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颅内肿瘤,术后护理对康复至关重要。
1、保持伤口清洁术后需定期更换头部敷料,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周围皮肤。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或红肿,避免抓挠或碰撞手术部位。洗头时应避开伤口区域,水温不宜过高,建议术后两周内采用擦浴方式清洁身体。
2、监测神经功能每日评估患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和语言能力,记录有无头痛加重、呕吐或视物模糊等症状。特别注意是否出现肢体无力、感觉异常或癫痫发作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发现异常需立即联系主治医师进行影像学复查。
3、预防感染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保持病房空气流通,限制探视人数,所有接触患者的人员需严格执行手卫生。监测体温变化,出现持续低热需排查是否存在脑脊液漏或切口感染。
4、营养支持术后早期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逐步过渡到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可适量增加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搭配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吞咽功能障碍者需采用鼻饲营养,必要时静脉补充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
5、心理疏导术后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改善心理状态。鼓励家属参与护理过程,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进行记忆力训练和定向力康复锻炼。
胶质瘤术后需长期随访,建议每三个月复查头部核磁共振。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限制腌制食品摄入。出现持续头痛、视力变化或肢体抽搐等症状时须及时返院检查。康复期间可进行适度的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可能造成头部外伤的活动。家属应学习基本护理技能,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同时关注其情绪变化,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高血压患者晕倒的急救措施主要有保持呼吸道通畅、调整体位、监测生命体征、避免随意用药、及时就医。高血压晕倒可能与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处理。
1、保持通畅立即解开患者衣领、腰带等束缚物,清除口腔异物。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或呕吐物阻塞气道,必要时使用压舌板辅助。确保环境通风,避免围观人群密集导致缺氧。
2、调整体位使患者平卧并抬高下肢30度,促进血液回流。若怀疑脑卒中则保持头部稍高体位。避免剧烈搬动,尤其颈部不可随意扭转。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阳光直射。
3、监测体征持续观察瞳孔、呼吸、脉搏情况。使用血压计测量双侧血压,记录意识状态变化。注意有无大小便失禁、肢体抽搐等伴随症状,这些信息对后续诊疗有重要价值。
4、避免用药禁止喂服任何降压药物或急救药品。高血压晕倒可能由低血压引起,盲目降压会加重病情。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药物更需谨慎,可能诱发心源性休克。
5、及时就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准确描述晕倒诱因和当前体征。转运途中保持平稳,避免颠簸。准备既往病历和用药记录,特别需注明近期血压控制情况和合并疾病。
高血压患者日常应规律监测血压,避免情绪激动和突然体位变化。饮食需限制钠盐摄入,适当补充含钾食物如香蕉、菠菜。遵医嘱规范服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定期进行心脑血管评估,控制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家属需学习基础急救技能,家中常备电子血压计和急救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