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6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100毫米汞柱。高血压分级主要依据诊室测量的血压值,可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1级高血压和2级高血压。
1、诊断标准2级高血压的诊断需满足收缩压≥16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00毫米汞柱中的任意一项。血压测量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采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或水银柱血压计测量,非同日三次测量结果均达到上述标准方可确诊。测量前30分钟内避免吸烟、饮用咖啡或剧烈运动,测量时取坐位,背部有支撑,手臂与心脏平齐。
2、测量方法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对诊断至关重要。测量时应选择合适尺寸的袖带,袖带气囊宽度应覆盖上臂周长的80%,长度应达到上臂周长的80%以上。测量前休息5分钟,测量时保持安静,双腿不交叉。每次测量间隔1-2分钟,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监测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3、危险分层确诊2级高血压后需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血脂异常、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以及靶器官损害如左心室肥厚、颈动脉斑块、肾功能损害等。根据危险因素数量和靶器官损害程度,可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层次,指导后续治疗策略的制定。
4、鉴别诊断确诊2级高血压前需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和假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指诊室血压升高而家庭血压正常,可通过家庭血压监测或动态血压监测鉴别。假性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导致袖带加压不能完全压迫肱动脉,可通过Osler试验辅助判断。继发性高血压如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也需通过相关检查排除。
5、管理原则2级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限盐、减重、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药物治疗首选长效降压药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利尿剂等。治疗目标为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2级高血压患者应建立长期随访管理计划,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每1-3个月随访一次直至血压达标,之后每3-6个月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血压测量、用药依从性评估、生活方式指导、靶器官损害筛查等。同时应关注血脂、血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饮食上建议采用DASH饮食模式,限制钠盐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保持适量运动,维持健康体重。
男性包皮过长是指阴茎在疲软或勃起状态下,包皮完全覆盖龟头且无法自然外露。判断标准主要依据包皮覆盖程度及是否影响正常功能。
包皮过长可分为真性包皮过长和假性包皮过长。真性包皮过长指阴茎勃起后龟头仍无法完全露出,假性包皮过长指阴茎疲软时包皮覆盖龟头但勃起后可自然外露。若包皮口狭窄或反复发生包皮龟头炎、排尿困难、性交疼痛等情况,则需考虑病理性包茎。临床常用检查包括视诊观察包皮覆盖范围、触诊评估包皮弹性及是否存在瘢痕粘连,必要时结合尿流率测定评估排尿功能。
日常应注意会阴部清洁,避免包皮垢堆积诱发感染。若出现红肿疼痛或影响正常功能,建议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