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二次复发可能导致肢体瘫痪加重、语言功能障碍或认知能力下降等严重后果。
脑梗塞二次复发时,由于脑组织再次缺血缺氧,原有神经功能缺损可能进一步恶化。部分患者会出现对侧肢体肌力下降至0-2级,无法完成抓握、行走等基础动作。语言中枢受累时可表现为完全性失语,丧失听理解与表达能力。部分病例伴随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等血管性痴呆症状。严重复发可能损伤脑干生命中枢,导致吞咽困难、呼吸抑制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二次复发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概率显著增高。长期卧床可能引发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部分患者因神经源性膀胱需留置导尿管,增加菌尿症风险。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发生率可达40-50%,影响康复治疗依从性。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康复期需定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与语言康复治疗,每日监测血压血糖。饮食宜采用低盐低脂配方,避免情绪激动与过度劳累。
脑梗塞溶栓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两种方式。
静脉溶栓常用药物为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适用于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需进行头颅CT排除出血,评估凝血功能及血压情况。动脉溶栓通过导管直接将溶栓药物注入血栓部位,适用于大血管闭塞且发病6小时内的患者,需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进行。两种治疗均需严格掌握时间窗,术后需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变化及出血倾向。
溶栓后应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有无出血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