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面骨折后一般需要6-8周才能逐渐恢复行走功能,具体时间与骨折类型、治疗方式及个体恢复情况有关。
脚面骨折即跖骨骨折,愈合过程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期。临床常见稳定性骨折如裂纹骨折或无移位骨折,采用石膏固定后,通常4-6周可拆除外固定装置,配合康复训练后1-2周可尝试部分负重行走。对于粉碎性骨折或合并关节面损伤者,若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需保持非负重状态6周,经影像学确认骨痂形成后,再通过2-4周渐进性负重训练过渡到完全行走。老年患者或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骨愈合时间可能延长至10-12周。康复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线模糊程度和骨痂生长情况,过早负重可能导致内固定失效或畸形愈合。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初期使用拐杖辅助行走时保持患肢悬空,逐步过渡到部分负重直至全负重。恢复期间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避免剧烈运动及长时间站立,穿硬底鞋提供足弓支撑。若出现持续疼痛、肿胀或异常活动需立即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