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憋尿可能引起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尿潴留、膀胱结石等疾病。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内滞留时间过长,增加细菌滋生概率,还可能影响膀胱和肾脏功能。
1、尿路感染憋尿时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细菌容易在尿液中繁殖并逆行感染尿道。尿路感染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三金片等药物。日常需多喝水促进排尿,避免憋尿。
2、膀胱炎长期憋尿会导致膀胱壁肌肉过度拉伸,降低膀胱收缩能力,同时尿液中的细菌可能刺激膀胱黏膜引发炎症。膀胱炎常见症状包括下腹部疼痛、排尿灼热感。治疗可选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热淋清颗粒、癃清片等药物。建议保持会阴清洁,及时排尿。
3、肾盂肾炎憋尿可能导致尿液反流至肾脏,细菌随尿液上行感染肾盂和肾实质。肾盂肾炎可出现发热、腰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莫西沙星片、银花泌炎灵片等药物。急性期需卧床休息,补充足够水分。
4、尿潴留长期憋尿会使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而形成尿潴留。尿潴留表现为排尿困难、膀胱胀满。治疗可采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甲磺酸多沙唑嗪片等药物,严重时需导尿处理。避免久坐,定时排尿有助于预防。
5、膀胱结石尿液滞留会使尿液中矿物质沉积,逐渐形成膀胱结石。膀胱结石可能引起血尿、排尿中断等症状。治疗可选用排石颗粒、尿石通丸等药物,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膀胱镜取石。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
为预防憋尿相关疾病,建议养成定时排尿习惯,每隔2-3小时排尿一次,避免长时间憋尿。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促进尿液生成和排出。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出现排尿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延误治疗。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助于增强膀胱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