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危象可通过氧疗、药物控制、液体复苏、降温处理、激素治疗等方式急救。甲状腺危象通常由感染、手术、创伤、药物停用、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控制等原因引起。
1、氧疗:甲状腺危象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需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改善组织缺氧。氧疗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氧流量控制在5-10L/min,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2、药物控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10-40mg口服或静脉注射,控制心率在100次/分以下。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200-300mg每6小时口服,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碘剂如卢戈氏液5滴每8小时口服,阻断甲状腺激素释放。
3、液体复苏:患者常伴有脱水,需快速补液纠正。可选用0.9%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初始1-2小时内输入1000-2000ml,后续根据血压、尿量调整输液速度,维持尿量在0.5ml/kg/h以上。
4、降温处理:高热患者需物理降温,使用冰袋、酒精擦浴等方法,将体温控制在38.5℃以下。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降温,以防加重甲状腺危象。监测体温变化,每30分钟记录一次。
5、激素治疗: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0mg每6小时,或地塞米松2mg每6小时,抑制甲状腺激素外周转化,减轻危象症状。监测电解质变化,及时纠正低钾、低钙等异常。
甲状腺危象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刺激。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补充足够水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患者恢复期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调整抗甲状腺药物剂量,预防复发。
小孩溺水急救方法主要有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保暖处理、及时送医等。溺水是导致儿童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有助于提高生存概率。
1、清理呼吸道将溺水儿童迅速移至安全区域后,立即检查口腔和鼻腔是否有泥沙、水草等异物阻塞。可将儿童头部偏向一侧,用手指清除可见异物。若怀疑气道内有液体,可将儿童俯卧于施救者前臂,头部低于躯干,用手掌快速拍击背部帮助排出积水。注意避免倒挂控水,以免加重胃内容物反流风险。
2、人工呼吸对无自主呼吸者应立即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时保持儿童仰卧位,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捏住鼻子后以正常呼吸量吹气,观察胸廓起伏。婴幼儿可采用口对口鼻方式,每3秒给予1次呼吸。持续至专业救援到达或恢复自主呼吸,过程中注意避免过度通气。
3、胸外按压若脉搏消失需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婴幼儿采用两指按压法,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深度为胸廓前后径三分之一。儿童可用单手按压,位置与成人相同。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施救时需保持手臂垂直,利用上半身重量下压,确保胸廓充分回弹。
4、保暖处理溺水后易出现低体温症,急救同时需脱去湿衣,用干燥衣物或毯子包裹身体。可用温热毛巾擦拭四肢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直接加热躯干。意识模糊者禁止喂食热水,防止误吸。体温低于35摄氏度需优先复温,转运过程中持续监测肛温变化。
5、及时送医即使复苏成功也必须送医评估迟发性溺水风险。转运途中保持侧卧位,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向医护人员详细说明溺水时间、水源类型和已实施的急救措施。入院后需进行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检查,警惕肺水肿、脑损伤等并发症。
预防儿童溺水需家长加强看护,游泳时选择正规场所并配备救生设备。家中水桶、浴缸等容器使用后及时清空,安装浴室防滑垫。建议4岁以上儿童参加正规游泳培训,掌握基本的水中自救技巧。社区应定期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提升公众对溺水急救的认知和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