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可以检查阑尾炎。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阑尾的形态、周围组织炎症情况及并发症,是诊断阑尾炎的重要手段之一。阑尾炎的诊断依据主要有阑尾增粗、周围脂肪密度增高、阑尾结石、局部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液等影像学表现。
1、阑尾增粗正常阑尾直径通常不超过6毫米,当阑尾发生炎症时,管壁充血水肿会导致阑尾增粗。CT图像上可见阑尾直径明显增大,超过正常范围,这是诊断阑尾炎的重要依据之一。增粗的阑尾壁可能出现分层强化表现,提示炎症累及阑尾全层。
2、周围脂肪密度增高阑尾炎时炎症反应会导致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增高,CT表现为阑尾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加。这种改变反映了局部炎症向周围组织的扩散,是阑尾炎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严重时可形成蜂窝织炎,提示炎症范围扩大。
3、阑尾结石阑尾腔内出现高密度结石影是阑尾炎的常见表现。这些结石可能阻塞阑尾管腔,导致腔内压力增高和细菌繁殖,进而引发炎症。CT可清晰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和数量,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4、局部淋巴结肿大阑尾炎常伴有回盲部淋巴结反应性增大。CT可见阑尾周围或回盲部多发小淋巴结,直径通常小于10毫米。淋巴结肿大反映了局部炎症反应的程度,是阑尾炎的间接征象之一。
5、腹腔积液阑尾炎严重时可出现局部或弥漫性腹腔积液。CT可准确评估积液的量和分布范围。局限性右下腹积液提示炎症局限,而盆腔或全腹积液可能预示阑尾穿孔,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对于疑似阑尾炎的患者,腹部CT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检查前通常需要空腹4-6小时,必要时需口服或静脉注射对比剂以增强显影效果。检查过程中患者需保持平静呼吸,避免运动伪影。检查后应多饮水促进对比剂排泄。若确诊为阑尾炎,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预防阑尾炎的发生。
老年急性阑尾炎发病原因主要有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胃肠功能紊乱、血管痉挛及全身性基础疾病等因素。老年患者因生理机能退化,症状常不典型,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阑尾管腔阻塞粪石、淋巴滤泡增生或异物可导致阑尾管腔机械性阻塞,使分泌物滞留并升高管腔内压。老年患者肠道蠕动减弱,粪石形成概率增加。阻塞后局部黏膜屏障受损,易继发细菌感染。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伴低热,可通过腹部CT或超声辅助诊断。治疗需手术切除阑尾,常用术式包括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手术。
2、细菌感染肠道内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病原体侵入阑尾壁引发感染。老年人免疫力下降,细菌易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扩散。感染可导致阑尾充血水肿甚至化脓穿孔,出现持续性腹痛、反跳痛及白细胞升高。确诊后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并评估手术指征。
3、胃肠功能紊乱长期便秘或腹泻可能改变肠道菌群平衡,诱发阑尾局部炎症。老年患者因胃肠动力减退、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更易出现功能紊乱。症状包括腹胀、食欲减退及不规则腹痛,需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双歧杆菌活菌胶囊等微生态制剂改善。
4、血管痉挛动脉硬化或血管收缩导致阑尾血供不足,引发黏膜缺血坏死。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血管病变风险更高。缺血性阑尾炎疼痛起病急骤,但体征较轻,易被误诊。治疗需解除血管痉挛因素,必要时行阑尾切除术预防穿孔。
5、全身性基础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会加重阑尾炎进展。高血糖状态损害免疫功能,心功能不全导致肠道淤血,均可能促进炎症反应。此类患者需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治疗阑尾炎,术前需评估手术耐受性,术后加强抗感染与营养支持。
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观察腹痛性质变化,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呕吐时立即就医。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完成抗感染疗程。合并慢性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控制基础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