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纠正诱因及预防并发症。主要措施有氧疗、利尿剂应用、血管扩张剂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支持和病因治疗。
1、氧疗急性左心衰患者常伴有低氧血症,需立即给予氧疗以改善组织缺氧。可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严重者需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氧疗能缓解呼吸困难,降低肺动脉压力,同时避免因缺氧导致的心肌进一步损伤。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合理范围是关键。
2、利尿剂应用静脉注射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可快速减轻液体潴留,降低心脏前负荷。利尿剂能缓解肺淤血症状,但需注意电解质平衡,避免过度利尿导致低血容量。用药后需密切监测尿量、血压及肾功能,必要时联合使用托伐普坦等新型利尿剂。
3、血管扩张剂使用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静脉用药起效快,需根据血压调整剂量,避免低血压。硝普钠适用于严重高血压或二尖瓣反流患者,使用时需避光并监测氰化物中毒风险。
4、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物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适用于低心排血量患者。左西孟旦作为钙增敏剂可改善血流动力学且不增加氧耗。使用时应持续监测心律和血压,避免诱发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
5、病因治疗需积极处理急性冠脉综合征、快速心律失常、感染等诱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再灌注治疗,高血压急症需控制血压,心脏瓣膜病需评估手术指征。同时纠正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加重因素,预防心肾综合征等并发症。
急性左心衰患者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液体量控制在合理范围。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到口服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改善预后的药物。康复期需监测体重变化,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定期随访评估心功能。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可考虑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等器械治疗。
脑梗死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早期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抗凝治疗、神经保护治疗和康复治疗。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早期溶栓治疗发病4.5小时内可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静脉溶栓,溶解血栓恢复血流。超过时间窗但存在可挽救脑组织时,经评估后可考虑动脉取栓治疗。溶栓治疗需严格排除出血风险,监测凝血功能。
2、抗血小板聚集未接受溶栓治疗者应尽早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适用于高危非心源性栓塞患者,但需注意消化道出血风险。用药期间须定期检查血常规和便潜血。
3、抗凝治疗心源性栓塞患者需使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预防血栓再形成。用药前需评估出血风险,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在目标范围。合并房颤患者应长期抗凝,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4、神经保护治疗可选用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丁苯酞改善微循环。脑水肿高峰期可使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需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术。
5、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肢体功能训练、言语康复和吞咽功能锻炼。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改善运动功能,配合针灸和高压氧治疗。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预防跌倒和关节挛缩。
脑梗死患者应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在达标范围。戒烟限酒,保持适度运动。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头颅影像学检查。遵医嘱长期服用二级预防药物,出现新发症状及时就医。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