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糖皮质激素等方式治疗。肩周炎通常由肩关节劳损、肩部外伤、长期姿势不良、肩关节退行性变、免疫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
1、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每日2次、双氯芬酸钠肠溶片25mg,每日3次、塞来昔布胶囊200mg,每日1次等药物可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局部炎症反应,适合轻中度疼痛患者。
2、肌肉松弛剂:盐酸乙哌立松片50mg,每日3次、氯唑沙宗片200mg,每日3次等药物可缓解肩周炎引起的肌肉痉挛。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肌肉张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适合伴有明显肌肉紧张的患者。
3、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局部注射等药物可用于严重肩周炎患者的局部治疗。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快速缓解疼痛和肿胀,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4、物理治疗:热敷、冷敷、超声波治疗等物理疗法可辅助缓解肩周炎症状。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冷敷可减轻急性期肿胀,超声波治疗可促进组织修复。这些方法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帮助恢复肩关节功能。
5、康复训练:肩关节主动活动、被动牵拉、抗阻训练等康复锻炼可改善肩周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主动活动可防止关节僵硬,被动牵拉可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抗阻训练可增强肩部肌肉力量。这些训练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
肩周炎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钙质、蛋白质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牛奶、鸡蛋等,促进组织修复。适度进行肩部活动,如肩部旋转、手臂抬举等,保持关节灵活性。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注意肩部保暖,防止受凉加重症状。
肩周炎可通过典型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夜间痛加重。诊断依据包括疼痛特点、活动范围测试、影像学检查等。
1、疼痛特点:
肩周炎疼痛多位于肩关节前外侧,呈持续性钝痛,在抬臂、后伸等动作时加剧。典型表现为夜间静息痛,患者常因疼痛无法侧卧压迫患侧。疼痛可能放射至颈部或上臂,但不超过肘关节。
2、活动受限:
肩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以外展、外旋、后伸动作最明显。患者可能出现"扛肩"现象,即抬臂时需耸肩代偿。严重时无法完成梳头、系背扣等日常动作,病程较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3、压痛点检查:
肩关节周围存在典型压痛点,多见于肱骨大结节、肩峰下、喙突等部位。肩胛骨内侧缘也可能出现牵涉性压痛。压痛程度与炎症活动度相关,急性期压痛明显伴局部皮温升高。
4、特殊体征测试:
Neer征和Hawkins试验是常用检查方法。Neer征阳性表现为被动前屈上举时诱发疼痛;Hawkins试验阳性为肩关节内旋时产生疼痛。这些测试对肩袖损伤有鉴别价值,准确率可达80%以上。
5、影像学评估:
X线检查主要用于排除骨折、骨关节炎等疾病。超声可显示肩袖完整性,MRI能清晰显示关节囊增厚和周围软组织炎症。但影像学表现需与临床症状结合判断,部分早期患者影像学可能无异常。
建议出现疑似症状时避免自行处理,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肩部保暖,避免提重物和过度使用患肢。可进行钟摆练习等温和康复训练,疼痛期减少炒菜、擦窗等需要抬臂的家务活动。睡眠时在患侧肩下垫软枕保持功能位,急性期可短时间使用护肩固定。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有助于缓解关节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