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可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方式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冠状动脉狭窄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胸痛、气短等症状。
1、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是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狭窄部位,扩张球囊以撑开血管,改善血流。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狭窄,操作简单,恢复快,但可能需重复治疗。
2、支架植入:支架植入是在球囊扩张后,将金属支架置入狭窄部位,保持血管通畅。适用于中重度狭窄,效果持久,但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3、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通过降脂药物、降压药物等控制病情,必要时行介入治疗。
4、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急性胸痛、心律失常等症状。通过抗凝药物、溶栓药物等治疗,必要时行介入取栓或支架植入。
5、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表现为剧烈胸痛、大汗、恶心等症状。需紧急行介入治疗,恢复血流,挽救心肌,降低死亡率。
日常饮食应低盐低脂,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适量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定期监测血压、血脂,遵医嘱服药,预防病情进展。若出现胸痛、气短等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脑卒中的介入时期主要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各期治疗重点不同。超急性期以溶栓或取栓为主,急性期侧重并发症防治,亚急性期开始康复训练,恢复期以功能重建为主。
超急性期指发病后4.5小时内,静脉溶栓是首选方案,常用阿替普酶注射液。大血管闭塞患者可进行机械取栓,需在发病6小时内完成。此期需快速完成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脑出血后立即启动治疗。错过时间窗但存在可挽救脑组织者,经多模影像评估后仍可考虑介入治疗。
急性期为发病后2-7天,重点监测颅内压升高、肺炎等并发症。血压管理需维持收缩压在140-180毫米汞柱,使用乌拉地尔注射液控制血压波动。吞咽障碍患者需鼻饲营养支持,预防误吸性肺炎。卧床患者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深静脉血栓。
亚急性期指发病后1-6周,病情稳定后即开始康复介入。运动疗法针对偏瘫肢体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言语治疗师对失语患者进行交流能力重塑。针灸选取百会、风池等穴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此阶段需预防肩手综合征等继发障碍。
恢复期涵盖发病6周后,持续康复训练可达1年以上。强制性运动疗法改善上肢功能,减重步态训练重建行走能力。认知训练针对注意力、记忆力障碍进行代偿策略教学。家庭改造需消除门槛、安装扶手等适应残疾状态。部分患者需辅助器具如踝足矫形器维持活动能力。
脑卒中后需长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规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饮食采用低盐低脂高纤维原则,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单次持续30分钟以上。家属应学习识别再次卒中征兆,如突发面瘫、肢体无力需立即送医。定期复查颈部血管超声评估斑块变化,必要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