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误服降压药需立即就医并携带药品包装。误服降压药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心率异常等严重反应,常见处理方法包括催吐、洗胃、活性炭吸附及对症支持治疗。
1、催吐处理若误服时间在1小时内且儿童意识清醒,可尝试用手指刺激舌根催吐。但强酸强碱类腐蚀性药物或昏迷患儿禁止催吐,避免引发吸入性肺炎。催吐后仍需就医观察,因部分降压药存在肠肝循环可能造成二次吸收。
2、洗胃干预医院会通过鼻胃管进行生理盐水洗胃,尤其适用于缓释片等剂型。洗胃需在服药后4-6小时内完成,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脂溶性药物需配合植物油导泻。洗胃过程需监测心电图,防范反射性心跳骤停。
3、活性炭使用每公斤体重给予1克药用活性炭可吸附肠道残留药物,β受体阻滞剂类需联合导泻剂。重复使用活性炭对半衰期长的氨氯地平效果显著,但需警惕肠梗阻风险。活性炭不能与吐根糖浆同用,以免影响吸附效果。
4、血液净化重度中毒可能需血液灌流或血浆置换,适用于地尔硫卓等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儿童血液净化需严格计算置换量,维持电解质平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中毒时需同步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5、对症支持针对低血压可静脉输注生理盐水,顽固性休克需用去甲肾上腺素。心动过缓使用阿托品,室性心律失常则需利多卡因。钙通道阻滞剂中毒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β阻滞剂中毒考虑高剂量胰高血糖素。
家长应将所有药品存放于儿童无法触及的带锁药箱,避免使用饮料瓶分装药物。日常教育儿童辨别药品危险性,发现误服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就医时需准确提供药品名称、剂量及误服时间,后续72小时需持续监测心电、血压及肝肾功能。恢复期给予易消化饮食,避免剧烈运动诱发体位性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