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病人清醒后再次昏迷可能由继发性脑损伤、颅内压升高、脑血管痉挛、癫痫发作、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
1、继发性脑损伤:
脑外伤后可能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或脑水肿,这些病变通常在受伤后数小时至数天逐渐形成。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类型,随着血肿体积增大,会压迫脑组织导致意识障碍。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手术干预。
2、颅内压升高:
脑外伤后脑组织水肿或脑脊液循环障碍可导致颅内压持续升高。当压力超过代偿限度时,会影响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功能,表现为意识状态恶化。临床可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需紧急降颅压治疗。
3、脑血管痉挛:
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诱发脑血管痉挛,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这种血管痉挛多在受伤后3-14天达到高峰,可引起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需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治疗。
4、癫痫发作:
脑外伤后皮质损伤可能形成异常放电病灶,诱发癫痫大发作。发作后意识障碍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表现为发作后昏迷状态。脑电图检查可明确诊断,需规范使用抗癫痫药物预防复发。
5、代谢紊乱:
脑外伤后可能出现电解质失衡、血糖异常、肝肾功能障碍等全身性代谢问题。严重低钠血症或高血糖高渗状态都可影响脑细胞功能,导致意识水平下降。需定期监测生化指标并及时纠正异常。
脑外伤患者清醒后应保持密切观察,注意意识状态变化。饮食宜选择易消化、营养均衡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呛咳。保证充足睡眠但需定时唤醒检查意识,避免剧烈活动。康复期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和肢体功能锻炼,定期复查头部影像学。出现头痛加重、呕吐或意识模糊时应立即就医。
昏迷病人的痰可通过吸痰、体位引流和药物治疗等方式解除。
昏迷病人由于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痰液容易积聚在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吸痰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使用无菌吸痰管经口鼻或气管插管处清除痰液,操作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黏膜。体位引流适用于痰液黏稠者,将病人置于头低脚高位并轻拍背部,利用重力帮助痰液排出。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稀释痰液,必要时配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减轻气道炎症。
昏迷病人日常护理需保持室内湿度,定时翻身拍背,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和痰液性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