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和心肌梗塞不是同一种疾病。心源性猝死是心脏原因导致的突发性死亡,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
心源性猝死通常由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引起,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从发病到死亡往往在1小时内。其诱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等基础心脏病,也可能由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诱发。心肌梗塞则具有典型胸痛症状,疼痛呈压榨性并向左肩放射,伴随冷汗、恶心,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或压低,心肌酶谱升高。及时再灌注治疗可挽救濒死心肌。
心肌梗塞患者若并发室颤可能进展为心源性猝死,但多数心源性猝死患者并无心肌梗塞病理改变。心肌梗塞可通过冠脉造影确诊并植入支架,而心源性猝死需通过体外除颤器急救,幸存者需安装ICD预防复发。两者预防措施都包括控制三高、戒烟限酒,但心肌梗塞更强调抗血小板治疗,心源性猝死高危人群需定期心电筛查。
建议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定期体检,出现胸闷胸痛及时就医,学习心肺复苏技能。日常生活中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控制基础疾病。
心源性猝死时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骤停导致血液循环突然中断,全身器官缺血缺氧,可能引发括约肌失控。
心源性猝死发生时,患者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大脑和脊髓的神经控制能力迅速丧失。此时膀胱和直肠的括约肌失去神经支配,可能发生松弛性失禁。这种失禁通常发生在心脏骤停后的数秒至数分钟内,是全身肌肉松弛的表现之一。部分患者在猝死前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冷汗、胸痛等先兆症状,但失禁往往出现在意识丧失之后。
并非所有心源性猝死患者都会出现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可能因发病时间极短或膀胱直肠内无内容物而不表现失禁症状。老年患者、长期卧床者或存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发生失禁的概率相对较高。心脏骤停后若及时进行心肺复苏,部分患者可能避免失禁发生。
心源性猝死是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开始心肺复苏。日常生活中需重视心血管健康,定期体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降低猝死风险。若存在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