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对脑神经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1、嗅神经:
嗅神经是第一对脑神经,属于感觉神经,主要负责传导嗅觉信息。其神经纤维起源于鼻腔上部的嗅黏膜,穿过筛骨的筛板进入颅腔,最终投射到大脑的嗅球区域。嗅觉功能异常可能提示颅底骨折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2、视神经:
视神经是第二对脑神经,为特殊感觉神经,负责将视网膜接收的视觉信息传递至大脑枕叶视觉中枢。视神经在视交叉处发生部分交叉,颅内段走行于垂体上方,该区域病变可能导致特征性的视野缺损。
3、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作为第三对脑神经,属于运动神经,支配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等眼外肌的运动,同时含有副交感纤维控制瞳孔括约肌。动眼神经麻痹会导致眼球外斜、上睑下垂和瞳孔散大等典型症状。
4、滑车神经:
滑车神经是第四对脑神经,为最细小的脑神经,专门支配上斜肌的运动。其独特的解剖特点是唯一从脑干背侧发出的脑神经,损伤后会导致眼球不能向下外侧转动,出现复视症状。
5、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作为第五对脑神经,是最大的脑神经,具有感觉和运动双重功能。其三大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分别支配面部不同区域的皮肤感觉,运动纤维则支配咀嚼肌群。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之一。
6、外展神经:
外展神经是第六对脑神经,属于纯运动神经,支配外直肌使眼球外展。由于其在颅底走行较长,颅内压增高时易受牵拉损伤,导致眼球内斜视和水平复视。
7、面神经:
面神经为第七对脑神经,混合性神经,主要控制面部表情肌运动,同时含有特殊感觉纤维味觉和副交感纤维泪腺、唾液腺分泌。面神经炎可导致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等周围性面瘫表现。
8、前庭蜗神经:
前庭蜗神经是第八对脑神经,由前庭神经和蜗神经组成,分别传导平衡觉和听觉信息。该神经损伤会导致眩晕、耳鸣和听力下降等症状,常见于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区病变。
9、舌咽神经:
舌咽神经作为第九对脑神经,属于混合性神经,支配咽部感觉和运动,同时参与颈动脉窦反射。其特殊感觉纤维传导舌后1/3味觉,损伤后可能出现咽反射消失和吞咽困难。
10、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是第十对脑神经,为行程最长、分布最广的脑神经,含有运动、感觉和副交感纤维。其分支支配咽喉肌运动,调节胸腹腔脏器功能,损伤可导致声音嘶哑、吞咽障碍和内脏功能紊乱。
11、副神经:
副神经为第十一对脑神经,纯运动神经,分为颅根和脊髓根两部分,主要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该神经损伤会导致转头、耸肩无力,常见于颈部手术或外伤后。
12、舌下神经:
舌下神经是第十二对脑神经,纯运动神经,支配全部舌内肌和大部分舌外肌。单侧损伤时,伸舌偏向患侧,双侧损伤则导致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可见于延髓梗死或颅底骨折。
了解12对脑神经的解剖和功能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以维持神经健康;避免长时间低头姿势,预防颈椎病变对神经的压迫;出现持续头痛、视力改变、面部麻木或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神经系统专科检查。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等能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神经系统的营养供应。
绞窄性肠梗阻的手术名称主要有肠切除吻合术、肠造口术。绞窄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管血供受阻导致肠壁缺血坏死,需紧急手术解除梗阻并切除坏死肠段。
1、肠切除吻合术肠切除吻合术是绞窄性肠梗阻的常用手术方式,适用于局部肠段坏死但剩余肠管血供良好的情况。手术需切除缺血坏死的肠段,并将健康肠管两端进行吻合。该手术能保留肠道连续性,避免二次手术。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性状。术后需禁食胃肠减压,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
2、肠造口术肠造口术适用于广泛肠缺血或患者全身状况较差时,分为暂时性造口和永久性造口两种。手术将近端健康肠管引出腹壁形成造口,远端肠管可封闭或另作造口。该方式能快速解除梗阻但需二次手术还纳。术后需规范护理造口,预防造口周围皮炎、狭窄等并发症。患者需适应造口排便方式,必要时接受营养支持治疗。
绞窄性肠梗阻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包括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定期复查评估肠道功能。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造口异常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术后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必要时使用腹带减少腹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