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后一般需要4-8周才能下床活动,具体时间与骨折类型、严重程度及康复情况有关。
稳定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若未合并神经损伤,经医生评估后通常需绝对卧床4-6周。此阶段需使用硬板床保持脊柱中立位,通过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预防肌肉萎缩。6周后可逐步尝试佩戴支具坐起,8周左右在支具保护下短时间站立行走。不稳定性骨折或伴有脊髓损伤者需更长时间,往往需要8-12周卧床,下床前需复查CT确认骨痂形成情况。微创椎体成形术患者恢复较快,术后24小时即可在支具保护下短暂下床,但完全负重仍需等待2-4周。康复过程中需避免扭转、弯腰等动作,下床活动时长从每日10分钟逐步增加至2小时。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下床初期需使用医用腰围提供支撑,同时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超声波等物理治疗促进愈合。日常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保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避免久坐久站。若出现下肢麻木、疼痛加重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复诊。
腰椎骨折做骨水泥手术通常能快速缓解疼痛并稳定椎体,但存在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再骨折等风险。该手术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骨水泥手术通过向骨折椎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实现即刻稳定和镇痛效果。手术时间短且创伤小,患者术后1-3天即可下床活动,有效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肺炎、血栓等并发症。对于高龄或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该微创方式显著降低麻醉风险。术后疼痛缓解率较高,多数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可下降4-6分。
手术主要风险包括术中骨水泥向椎管或血管渗漏,可能压迫神经或引发肺栓塞。术后邻近椎体发生新骨折概率较传统治疗增加,与骨水泥改变脊柱生物力学有关。部分患者出现骨水泥过敏或发热反应,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对于椎体后壁破损或神经受压患者,该手术可能加重病情。
术后需佩戴腰围4-6周保护椎体,避免弯腰提重物等动作。建议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进展,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康复期可进行游泳、慢走等低冲击运动,逐步恢复脊柱稳定性。若出现下肢麻木或疼痛加重,应及时复查排除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