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做骨水泥手术通常能快速缓解疼痛并稳定椎体,但存在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再骨折等风险。该手术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骨水泥手术通过向骨折椎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实现即刻稳定和镇痛效果。手术时间短且创伤小,患者术后1-3天即可下床活动,有效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肺炎、血栓等并发症。对于高龄或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该微创方式显著降低麻醉风险。术后疼痛缓解率较高,多数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可下降4-6分。
手术主要风险包括术中骨水泥向椎管或血管渗漏,可能压迫神经或引发肺栓塞。术后邻近椎体发生新骨折概率较传统治疗增加,与骨水泥改变脊柱生物力学有关。部分患者出现骨水泥过敏或发热反应,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对于椎体后壁破损或神经受压患者,该手术可能加重病情。
术后需佩戴腰围4-6周保护椎体,避免弯腰提重物等动作。建议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进展,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康复期可进行游泳、慢走等低冲击运动,逐步恢复脊柱稳定性。若出现下肢麻木或疼痛加重,应及时复查排除并发症。
腰椎骨折一般需要卧床4-8周,具体时间与骨折类型、严重程度及个体恢复情况有关。
稳定性腰椎压缩性骨折通常需严格卧床4-6周,期间建议使用硬板床并保持轴向翻身以避免二次损伤。若骨折涉及椎体后壁或伴有神经症状,卧床时间可能延长至6-8周,需配合影像学复查评估愈合进展。部分患者需佩戴支具辅助固定,逐步过渡到床边坐起、站立训练。康复期应避免弯腰、提重物等动作,防止椎体再次受压。卧床期间需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等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肌肉萎缩。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定期复查X线或CT观察骨痂形成情况。恢复后期可结合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红外线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逐步增加腰背肌功能锻炼强度。饮食上注意补充钙质、维生素D及优质蛋白,如牛奶、鱼类、豆制品等,有助于加速骨骼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