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拔除后牙窝清洁需使用生理盐水含漱、软毛牙刷轻刷邻牙、避免触碰创面等方式。拔牙后24小时内禁止刷牙漱口,48小时后可开始轻柔清洁,主要清洁手段有含漱液冲洗、棉签蘸取消毒液擦拭、冲牙器低频冲洗等。
术后24小时内血凝块尚未稳固,此时清洁可能引发继发出血或干槽症。可使用无菌棉球轻压止血,避免吮吸动作。48小时后血凝块初步机化,可用医用生理盐水或氯己定含漱液含漱,每次含漱30秒后自然流出,每日3-4次。邻牙清洁应选用儿童软毛牙刷,与牙面呈45度角单向拂刷,特别注意避免牙刷毛刺入牙窝。
术后3-7天牙窝进入肉芽组织增生期,可配合冲牙器最低档位冲洗,保持喷头距创面1厘米以上。冲洗液建议选择常温生理盐水,冲洗后可见少量纤维蛋白渗出属正常现象。若发现牙窝内有食物残渣嵌塞,应使用圆头牙科探针轻轻拨出,禁止使用牙签等尖锐物品。术后2周内避免使用电动牙刷、牙线等可能扰动创面的清洁工具。
术后需保持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促进唾液分泌,唾液中的溶菌酶有助于自然清洁。饮食后及时用温水漱口,避免食物残渣滞留。如出现剧烈疼痛、腐败性口臭或可见骨面暴露,提示可能发生干槽症,应立即复诊处理。恢复期间禁止吸烟饮酒,避免用拔牙侧咀嚼,睡眠时可垫高枕头减少局部充血。
智齿牙根未完全拔除可能导致局部感染、邻牙损伤或囊肿形成。残留牙根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观察随访、药物消炎、二次手术清除等。
1、局部感染残留牙根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引发智齿冠周炎或根尖周炎。患者会出现牙龈红肿、咀嚼疼痛、口臭等症状。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头孢克洛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消炎。若反复发作需手术彻底清除残根。
2、邻牙损伤残留牙根可能压迫第二磨牙牙根,导致邻牙牙根吸收或龋坏。早期表现为冷热敏感,后期可能出现牙齿松动。需通过口腔CT评估损伤程度,轻度吸收可定期观察,严重者需拔除残根并行邻牙根管治疗,必要时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缺损。
3、囊肿形成残留牙根周围可能发展为含牙囊肿或根尖囊肿。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囊肿增大会出现颌骨膨隆、牙齿移位。确诊需结合曲面断层片检查,较小囊肿可刮治后填入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粉,较大囊肿需行颌骨囊肿摘除术并送病理检查。
4、神经压迫下颌智齿残根靠近下牙槽神经时,可能引起持续性麻木或刺痛感。这种情况常见于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需通过锥形束CT定位残根与神经管关系。症状轻微者可口服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压迫需显微外科手术取出残根。
5、慢性疼痛残留牙根可能导致长期钝痛或咬合不适,尤其在免疫力下降时症状加重。这类疼痛可能与慢性根尖肉芽肿有关,确诊需拍X线片。保守治疗包括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顽固性疼痛需行根尖切除术或意向再植术彻底清除病灶。
建议术后1周复查口腔全景片确认拔牙效果,出现持续疼痛、肿胀或张口受限应及时就诊。日常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清洁术区,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残留牙根是否需要二次处理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评估,多数微小残根若无症状可暂不处理,但需每年进行口腔检查监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