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手术后昏迷需立即联系医生评估脑功能状态,可能由术中脑缺血、麻醉未完全代谢或术后并发症引起。术后昏迷的处理方式主要有持续生命体征监测、脑保护治疗、影像学检查排除脑损伤、控制血压及维持内环境稳定。
1、持续监测术后需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等指标,通过颅内压监测仪评估脑灌注压。昏迷患者可能出现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需每小时记录瞳孔变化。使用心电监护仪可及时发现心律失常,避免二次脑损伤。
2、脑保护治疗采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代谢率,常用冰帽维持脑温在33-34℃。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减轻脑水肿,配合呋塞米注射液利尿脱水。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可促进神经修复,但需监测肾功能。
3、影像学检查紧急头颅CT可排除脑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早期发现缺血灶。若发现主动脉夹层累及头臂干导致脑栓塞,需评估是否需血管内取栓。昏迷超过24小时需复查CT观察脑水肿进展。
4、血压控制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注射液将收缩压维持在100-120mmHg,避免血压波动引发夹层扩展。使用艾司洛尔注射液控制心率在60-80次/分,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主动脉壁应力。血压监测需每15分钟记录一次。
5、内环境维护通过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PaO2>60mmHg。静脉营养支持需保证每日35kcal/kg热量,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导尿管留置期间需预防尿路感染,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
术后昏迷患者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记录意识状态,避免擅自调整输液速度。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减少声光刺激。每日进行四肢被动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口腔护理每日3次预防吸入性肺炎。营养师会制定个性化肠内营养方案,逐步过渡到经口进食流质饮食。康复科早期介入开展促醒治疗,包括针灸、高压氧及肢体功能训练。
主动脉夹层支架术后发烧可能与术后感染、吸收热、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抗生素、监测生命体征等方式处理。建议及时联系手术团队评估病情。
1、物理降温体温低于38.5℃时可优先采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方法。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避免使用酒精以免刺激皮肤。保持环境通风,穿着透气衣物,同时补充适量水分防止脱水。
2、调整抗生素若怀疑细菌感染,需根据血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需注意过敏史及肝肾功能监测,避免与抗凝药物相互作用。
3、监测生命体征每2-4小时测量体温、血压、心率,观察有无寒战、伤口渗液或胸痛加重。术后72小时内持续发热需排查纵隔感染或支架内漏,通过血常规、降钙素原检测及CT血管造影辅助诊断。
4、排查药物热部分患者对术中造影剂或术后抗凝药如华法林钠片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用药后24-48小时出现弛张热,伴皮疹或嗜酸性粒细胞升高。需暂停可疑药物并更换替代方案。
5、处理吸收热术后3天内低热无其他症状可能为坏死组织吸收所致。通常体温不超过38℃,可通过布洛芬混悬液等非甾体抗炎药控制。需与感染性发热鉴别,避免掩盖病情进展。
术后应保持手术切口干燥清洁,每日消毒换药。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鱼肉、蒸蛋,补充维生素C促进愈合。恢复期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主动脉CTA。出现高热不退、意识模糊或呼吸困难需立即返院,警惕败血症或夹层复发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