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可通过局部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褥疮通常由长期卧床、皮肤受压、营养不良、血液循环障碍、感染等原因引起。
1、局部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受压部位长时间接触床面。使用气垫床或翻身垫,每2小时翻身一次,减少局部压力。定期检查皮肤,发现红肿或破损及时处理。
2、药物治疗:局部涂抹抗菌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使用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磺胺嘧啶银乳膏。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胶囊,控制感染。
3、手术治疗:对于深度褥疮,需进行清创手术,去除坏死组织。使用皮瓣移植手术,覆盖创面,促进愈合。手术后可结合负压引流技术,加速伤口恢复。
4、营养支持: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蛋、鱼肉、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补充维生素C、锌等微量元素,增强免疫力。必要时使用肠内营养制剂,保证营养均衡。
5、预防感染: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使用无菌操作技术,避免交叉感染。监测体温和血常规,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褥疮患者需注意饮食均衡,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蔬菜水果。适当进行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受压。定期翻身,使用减压设备,预防褥疮复发。
褥疮可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莫匹罗星软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皮肤溃疡,需根据创面分期和感染情况选择药物,严重者需及时就医清创。
1、磺胺嘧啶银乳膏磺胺嘧啶银乳膏适用于伴有感染的褥疮创面,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该药物可促进创面干燥结痂,但使用前需清除坏死组织,过敏体质者慎用。
2、莫匹罗星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效果显著,适用于浅表性感染褥疮。该药物能减少细菌定植,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需配合定期翻身减压等基础护理措施。
3、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适合肉芽生长期的褥疮,能促进上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使用时需保持创面清洁,避免与碘伏等消毒剂同时使用,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控制以增强疗效。
4、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针对混合感染型褥疮,含有多粘菌素B和杆菌肽两种抗菌成分。该药物能协同对抗多种细菌,但深部溃疡需配合外科引流,使用期间需监测肾功能。
5、夫西地酸乳膏夫西地酸乳膏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褥疮,渗透性较强。该药物可能引起局部刺激反应,严重肝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需避免接触眼睛等黏膜部位。
褥疮护理需坚持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减压垫减少骨突部位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检查易发部位,营养不良患者需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创面处理应遵循无菌原则,渗出较多时及时更换敷料,体温升高或创面恶臭需警惕全身感染。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严重深部溃疡可能需负压引流或皮瓣移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