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脑脓肿、癫痫和听力损伤。
1、脑积水:
脑积水是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炎症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或吸收障碍引起。患儿可能出现头围增大、前囟饱满、呕吐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脑室腹腔分流术或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同时需持续抗感染治疗。
2、硬膜下积液:
约30%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会出现硬膜下积液,多因炎症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临床表现包括持续发热、意识障碍加重等。少量积液可自行吸收,大量积液需穿刺引流,严重者需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
3、脑脓肿:
脑脓肿是严重并发症,由细菌直接侵袭脑实质形成。患儿可出现局灶性神经症状如偏瘫、失语等。治疗需长程抗生素治疗,脓肿直径超过2厘米需手术引流,同时需控制颅内压。
4、癫痫:
约20%患儿在急性期或恢复期出现癫痫发作,与脑皮质损伤有关。可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或局灶性发作。急性期需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部分患儿可能发展为药物难治性癫痫。
5、听力损伤:
听力损伤发生率约10-30%,因炎症累及耳蜗或听神经导致。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多为双侧性。需在病程早期进行听力筛查,确诊后需尽早配戴助听器或考虑人工耳蜗植入。
对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康复期需注意营养支持,提供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促进恢复;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和发育监测;避免剧烈运动以防颅内压波动;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按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脑脊液检查;注意观察有无发热、呕吐等复发征兆,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大面积脑梗塞的并发症主要有脑水肿、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癫痫发作和应激性溃疡。
1、脑水肿:
大面积脑梗塞后48-72小时易出现血管源性脑水肿,由于血脑屏障破坏导致液体渗入脑组织。临床表现为头痛加剧、意识障碍加深,影像学可见中线移位。需抬高床头30度,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严重时需行去骨瓣减压术。
2、肺部感染:
卧床患者因吞咽功能障碍易发生误吸性肺炎,常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菌。表现为发热、痰液增多、血氧饱和度下降。需定期翻身拍背,吞咽评估后采用鼻饲饮食,根据痰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3、深静脉血栓:
肢体活动受限导致静脉血流淤滞,多见于下肢深静脉。表现为患肢肿胀、皮温升高,D-二聚体检测阳性。预防措施包括早期肢体被动活动、穿戴弹力袜,确诊后需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4、癫痫发作:
脑组织缺血坏死可引发异常放电,多发生在梗塞后24小时内。表现为局灶性或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急性期可静脉注射地西泮控制发作,后期需口服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物预防复发。
5、应激性溃疡:
机体应激反应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常见于发病后1-2周。表现为呕血、黑便,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糜烂。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出血时需禁食并静脉输注止血药物。
患者恢复期需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多进食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肢体功能锻炼应从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促进神经功能重建。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卒中后抑郁,家属应参与康复全过程。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保持收缩压在140毫米汞柱以下,空腹血糖低于7毫摩尔每升。睡眠障碍者可尝试音乐疗法,避免使用镇静类药物影响认知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