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患者需遵循低盐、优质蛋白、低脂、限磷、限钾的饮食原则,主要控制措施有调整钠摄入量、选择优质蛋白来源、限制饱和脂肪酸、避免高磷食物、监测高钾食物。
1、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及含钠调味品。水肿明显时需进一步限制至2克,可通过醋、柠檬汁等替代调味。烹饪时建议使用限盐勺计量,同时警惕隐形盐如挂面、饼干等。
2、优质蛋白选择优先选用鸡蛋清、脱脂牛奶、淡水鱼肉等生物价高的动物蛋白,每日摄入量按每公斤体重0.8-1克计算。大豆蛋白等植物蛋白需与动物蛋白搭配使用,避免单一来源。急性期需暂时降低蛋白摄入至0.6克/公斤。
3、低脂调控禁用动物油脂及椰子油等饱和脂肪酸,烹调选用橄榄油、菜籽油等不饱和脂肪酸。每日脂肪总量不超过50克,避免油炸食品及肥肉。合并高脂血症时需增加ω-3脂肪酸摄入,如亚麻籽、深海鱼等。
4、限磷管理严格限制动物内脏、坚果、碳酸饮料等高磷食物,每日磷摄入控制在800毫克以下。可配合磷结合剂使用,优先选择钙剂类磷结合剂。乳制品需选择低磷品种,如奶酪替代鲜奶。
5、控钾措施血钾偏高时需避免香蕉、橙子、土豆等高钾蔬果,绿叶蔬菜需焯水后食用。每日钾摄入量维持在2000毫克以内,合并使用利尿剂时需动态监测血钾。低钠盐含氯化钾,应禁止使用。
患者需定期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根据检验结果动态调整蛋白质摄入量。合并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与升糖指数,高血压患者应保证钙镁摄入。所有饮食调整需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极端限制导致营养不良。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每日饮水量的计算需包含食物中的隐性水分。出现严重水肿或电解质紊乱时需立即就医。
肾病综合征主要通过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肾活检和免疫学检查等方式确诊。肾病综合征的检查方法主要有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肾活检和免疫学检查。
1、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基础项目,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蛋白显著增高,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超过3.5克。尿沉渣检查可能观察到管型尿或脂肪尿,这些表现提示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尿液检查具有无创、便捷的特点,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2、血液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可评估血浆白蛋白水平,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出现低白蛋白血症。同时需检测血脂水平,多数患者伴有高胆固醇血症。肾功能检查通过肌酐和尿素氮指标评估肾小球滤过率,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肾功能异常。血液检查还能帮助鉴别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潜在病因。
3、影像学检查肾脏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形态和结构变化,评估肾脏大小和皮质厚度。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脏体积增大或回声增强。对于疑似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可能需要进行胸部X线或腹部CT等检查,帮助发现潜在感染、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因。
4、肾活检肾活检是明确病理类型的金标准,通过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和电子显微镜检查,可确定微小病变型、膜性肾病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病理类型。肾活检能指导治疗方案选择,但属于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术后需卧床休息,监测血压和尿液变化。
5、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包括抗核抗体、补体水平和特定抗体检测,有助于鉴别狼疮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对于儿童患者,还需进行链球菌抗体检测以排除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特殊病例可能需要进行遗传学检测,明确遗传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
确诊肾病综合征后,患者需注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0.8-1.0克。避免高脂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保持适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定期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记录24小时尿量。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剂量。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出现发热或水肿加重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肾功能和尿蛋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