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可能引发椎体压缩骨折、髋部骨折、腕部骨折等骨骼损伤,长期可导致身高缩短、驼背畸形、慢性疼痛及活动受限。
1、骨折风险骨密度降低使骨骼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即可导致椎体或髋部病理性骨折,需通过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钙剂(碳酸钙)及维生素D3补充治疗。
2、体态改变椎体塌陷可形成脊柱后凸畸形,伴随身高下降,需穿戴支具保护脊柱并加强核心肌群训练,药物可选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剂。
3、慢性疼痛微骨折累积引发持续性腰背疼痛,非甾体抗炎药(塞来昔布)、降钙素鼻喷剂及物理治疗可缓解症状。
4、功能受限骨折后活动能力下降易引发肌肉萎缩,康复期需进行抗阻力训练,配合雷洛昔芬等雌激素调节剂改善骨代谢。
建议每日摄入800-1200mg钙质,进行适度负重运动,定期监测骨密度,65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评估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