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陈旧性梗死和多发腔隙性梗死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微栓子脱落、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
1、高血压控制长期高血压导致小动脉玻璃样变,引发穿支动脉闭塞。建议监测血压,使用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降压药物,配合低盐饮食。
2、动脉硬化管理血脂异常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可能表现为头晕、步态不稳。需服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完善颈动脉超声评估斑块情况。
3、抗栓治疗心源性或动脉源性微栓子脱落可导致多发梗死,常伴有言语含糊。需根据病因使用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凝抗血小板药物。
4、血糖调控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会加重腔隙灶形成,可能出现轻度认知障碍。应规范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合理范围。
患者需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检查,坚持二级预防用药,配合平衡训练和认知康复,避免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