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症状轻重与疾病阶段有关,主要有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两种类型。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表现,需通过血液检测确诊。
1、乏力乙肝患者常出现持续或加重的疲劳感,可能与肝脏代谢功能下降、能量供应不足有关。急性期乏力多伴随发热,慢性期则表现为长期精神不振。建议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
2、食欲减退肝脏分泌胆汁功能受损会影响脂肪消化,导致厌油食、早饱感。严重时可伴随体重下降,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可尝试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蒸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护肝治疗。
3、恶心呕吐肝脏解毒能力降低时,血氨等代谢废物蓄积刺激呕吐中枢。急性发作期多见饭后恶心,慢性患者晨起干呕较明显。若呕吐频繁导致脱水,需静脉补液并监测电解质,可配合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改善肝细胞膜稳定性。
4、肝区疼痛肝脏炎症引发被膜牵张时,右上腹可能出现钝痛或胀痛,按压时加重。慢性乙肝患者疼痛多为间歇性,活动后明显。超声检查可评估肝脏肿大程度,疼痛剧烈时需排除胆囊疾病,必要时使用双环醇片抗炎保肝。
5、黄疸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皮肤、巩膜黄染,尿液呈浓茶色是典型表现。急性乙肝黄疸多在发病1-2周出现,慢性患者提示病情活动。需监测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重度黄疸者可使用腺苷蛋氨酸注射液促进胆汁排泄。
乙肝患者应严格禁酒,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每3-6个月复查乙肝病毒DNA载量、肝功能及肝脏超声,出现腹水、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住院治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手段,家庭成员应做好血清学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