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原发病、药物治疗、透析治疗和肾移植等。肾衰竭可能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炎、多囊肾、药物性肾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水肿、乏力、尿量减少、恶心呕吐等症状。
1、控制原发病积极治疗导致肾衰竭的基础疾病是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糖尿病肾病患者需严格控糖,可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盐酸二甲双胍片;高血压肾病患者应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或缬沙坦胶囊。同时定期监测血糖、血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2、药物治疗针对肾衰竭引起的并发症进行对症处理。纠正贫血可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调节钙磷代谢紊乱可服用碳酸钙D3片或骨化三醇软胶囊;控制高钾血症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避免自行用药。
3、透析治疗当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时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通过机器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每周需进行2-3次;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滤过膜,可居家每日进行。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医生会根据患者血管条件、生活需求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
4、肾移植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移植后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胶囊、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等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术后要定期复查肾功能、血药浓度,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注意预防感染。
5、营养管理限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减少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的摄入;保证充足热量供给,可适当增加植物油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肾衰竭患者需建立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调整药物;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戒烟限酒,注意预防感冒。出现严重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多数患者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