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肌肉消瘦可能由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内分泌紊乱、神经肌肉疾病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营养不良:长期蛋白质或热量摄入不足导致肌肉分解,常见于偏食、消化吸收障碍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和均衡营养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肠内营养粉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维生素矿物质复合制剂。
2、慢性消耗性疾病:结核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导致代谢亢进,可能与炎症因子激活、能量过度消耗有关,常伴随低热、盗汗等症状。需治疗原发病,可配合使用甲地孕酮、沙利度胺、重组人生长激素等药物改善恶病质。
3、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糖尿病控制不佳引发代谢异常,通常伴有多食消瘦、心悸等症状。需调控激素水平,可选择甲巯咪唑、胰岛素、二甲双胍等药物控制基础疾病。
4、神经肌肉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疾病直接损伤运动神经元,可能与基因突变、氧化应激有关,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需神经科专科治疗,可试用利鲁唑、依达拉奉、辅酶Q10等神经保护剂。
建议定期监测体重变化,保持适度抗阻运动,合并持续消瘦或伴随其他症状时应尽早就医完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