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钙化斑通常不会自行消失,其形成可能与陈旧性炎症、寄生虫感染、胆管结石、血管瘤钙化等因素有关。
1. 陈旧性炎症
既往肝脏炎症愈合后遗留的钙盐沉积,一般无须治疗,定期复查超声即可。
2. 寄生虫感染
肝包虫等寄生虫死亡后钙化,需结合血清学检查确认活动性感染,必要时使用阿苯达唑等驱虫药物。
3. 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继发钙化可能伴随右上腹痛,可通过熊去氧胆酸溶石或ERCP取石治疗。
4. 血管瘤钙化
肝血管瘤退化过程中钙化,通常无不适症状,若瘤体较大可考虑介入栓塞治疗。
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肝脏超声,避免高脂饮食,保持规律作息以维护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