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肿有脓水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穿刺引流、鼓膜修复术等方式治疗。耳朵肿有脓水通常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部外伤、耳部肿瘤、耳部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双氧水轻柔清洁外耳道,避免使用棉签深入耳道造成二次损伤。每日重复进行2-3次,可清除脓性分泌物。操作前需洗净双手,清洁后保持耳道干燥。若伴有剧烈疼痛或出血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2、抗生素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等可有效控制细菌感染。使用前需将药液温热至接近体温,侧卧患耳朝上滴入3-5滴,保持体位5分钟。避免药液污染瓶口,开封后超过四周应丢弃。对喹诺酮类过敏者禁用氧氟沙星制剂。
3、口服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罗红霉素等适用于中重度感染。需完成整个疗程防止耐药性产生,用药期间禁止饮酒。青霉素过敏者应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出现皮疹或腹泻需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
4、穿刺引流对于耳廓脓肿或鼓室积脓,需在无菌条件下行穿刺抽吸术。术前需进行耳部CT评估范围,术后加压包扎防止血肿形成。该操作可迅速缓解胀痛,但需配合全身抗生素治疗防止复发。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术后感染控制。
5、鼓膜修复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导致鼓膜穿孔者,需行鼓室成形术或鼓膜修补术。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采用颞肌筋膜或软骨膜移植修复缺损。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擤鼻、游泳及乘坐飞机,定期复查听力恢复情况。合并胆脂瘤者需同期行病灶清除。
日常应避免掏耳、游泳时佩戴耳塞,保持耳道干燥通风。急性期可热敷缓解疼痛,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C。出现发热、眩晕或面瘫等并发症需急诊处理。儿童患者家长应注意观察其抓耳频率,婴幼儿哺乳时保持头高位防止反流。长期反复流脓者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每年进行耳部专科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