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咳嗽可通过保持呼吸道湿润、调整体位、遵医嘱用药、雾化治疗、吸氧治疗等方式缓解。小儿肺炎咳嗽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过敏反应、吸入异物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湿润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有助于稀释痰液,缓解咳嗽症状。鼓励患儿多喝温水,每日饮水量需达到800-1000毫升。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适量饮用冰糖雪梨水或蜂蜜水润喉。若患儿出现口唇干燥、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补液。
2、调整体位将患儿上半身抬高15-30度可减轻夜间咳嗽,婴儿可采用头高脚低位抱姿。咳嗽发作时协助患儿取坐位前倾姿势,用手掌空心叩击背部促进排痰。避免平卧位喂奶,每次喂食后需竖抱拍嗝20分钟,防止呛咳加重肺炎。
3、遵医嘱用药细菌性肺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支原体肺炎常用红霉素肠溶片、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咳嗽剧烈时可短期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但2岁以下幼儿禁用中枢性镇咳药。
4、雾化治疗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进行雾化吸入,每日2次可缓解气道痉挛。雾化前清洁鼻腔分泌物,雾化时使用面罩紧贴面部,每次吸入时间10-15分钟。雾化后需洗脸漱口,婴幼儿需用棉签清洁口腔残留药物。
5、吸氧治疗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2%时需进行氧疗,采用鼻导管吸氧时氧流量控制在1-2升/分钟。观察患儿口唇甲床颜色,若出现发绀、呼吸频率超过40次/分等缺氧表现,应立即就医。家庭制氧机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氧中毒。
家长需每日监测患儿体温变化,记录咳嗽频率和痰液性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室温维持在20-24摄氏度。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少量多餐避免腹胀。恢复期可进行拍背排痰训练,每日2次,每次5分钟。若咳嗽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须及时复查胸片评估病情。
小儿肺炎不发烧直咳嗽可通过保持呼吸道湿润、调整饮食结构、遵医嘱雾化治疗、口服止咳化痰药物、必要时吸氧等方式缓解。小儿肺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过敏反应、吸入异物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湿润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家长可让患儿吸入温热蒸汽,每日重复进行3-4次,每次5-10分钟。注意避免使用过热蒸汽导致烫伤,水温控制在40℃以下较为安全。
2、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多次喂食,每次喂食量控制在平日2/3左右。咳嗽期间暂停牛奶等易生痰的饮品,可适量饮用温蜂蜜水缓解咽喉刺激。
3、雾化治疗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等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前清理鼻腔分泌物,雾化后协助拍背排痰。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面色潮红、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
4、口服药物细菌性肺炎可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咳嗽剧烈时可短期使用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氨溴特罗口服溶液等止咳祛痰药。支原体感染需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注意用药疗程要完整。
5、吸氧支持当出现呼吸频率超过40次/分、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时,需及时就医进行氧疗。医院可能采用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1-2升/分钟。家长需记录患儿每日平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及咳嗽频率变化。
家长应每日监测患儿体温、呼吸及精神状态,保持卧室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咳嗽期间避免剧烈活动,睡眠时适当垫高头部。若咳嗽持续超过1周无缓解,或出现呼吸费力、拒食、嗜睡等情况,须立即前往儿科或呼吸科就诊。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等,帮助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