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家庭防控关键在于预防,包括严格的食品卫生管理、正确的食物储存和加工方法,以及出现症状后及时处理。通过优化家庭饮食习惯,能够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1保持厨房和餐具清洁
细菌性食物中毒多由致病菌污染食物引起,细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繁殖。家庭防控的第一步是确保厨房环境的清洁度。例如,饭前便后应彻底洗手,尤其在接触肉类、生菜等可能含病菌的食品后。定期清洁案板、刀具和砧板,不同食品应使用独立工具。残食存放器具也应每次及时清洗,并确保完全晾干。
2正确存储食材
不当存放是食物变质和细菌滋生的主要原因。冷藏食物应控制在0℃至4℃,冷冻应低于-18℃。按照类别存放食物,生肉、生鱼等需单独密封保存,避免交叉污染。熟食应尽量在两小时内食用完毕,不能即时食用的需及时冷藏,并在食用前彻底加热。食品包装上的保质期需严格遵循,开封后的食材尽快食用。
3烹饪手法要足够安全
不当的烹饪方法会导致细菌无法杀灭,从而引发疾病。烹饪肉类、鱼虾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时,需确保肉类内部达到完全熟透,一般温度应达到70℃以上。避免进食生鸡蛋、生蚝等可能含细菌的食品。对于易变质的奶制品,应选择经过巴氏杀菌处理的种类。剩余熟食再次食用时,应充分加热到食物内外均高温。
4细菌性中毒的应急处理
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细菌性中毒症状,应第一时间停止进食可疑食品,并多补充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以防脱水。如果症状较重,例如持续高热、频繁呕吐、严重腹泻并伴随血便等,需要立即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采取活性炭吸附、补充电解质、使用抗生素等方式治疗。
通过规范厨房操作、妥善管理食物以及正确烹饪加工,家庭可以显著降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风险。当怀疑或发生中毒时,请及时处理并重视医疗帮助,注重防控是远离相关健康威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