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可通过心肺复苏、药物缓解、氧气吸入、紧急就医、心脏支架手术等方式急救。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阻塞、心肌缺血、血栓形成、高血压、高血脂等原因引起。
1、心肺复苏:心肌梗死患者若出现心跳骤停,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心肺复苏需持续至患者恢复自主心跳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2、药物缓解:在急救过程中,可使用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剂量为0.3-0.6毫克,每5分钟重复一次,最多3次。阿司匹林嚼服300毫克,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吗啡静脉注射2-4毫克,可缓解剧烈胸痛。
3、氧气吸入: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需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流量为4-6升/分钟。氧气吸入可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心肌缺氧,延缓心肌坏死。
4、紧急就医:心肌梗死为危急重症,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医院可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急诊科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
5、心脏支架手术:对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阻塞的患者,需进行心脏支架手术。手术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狭窄部位,扩张血管,恢复血流。支架手术包括药物涂层支架和金属裸支架两种类型,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类型。
心肌梗死患者日常需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改善心肺功能。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