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通常为典型的双凸状高密度影,病灶位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边界清晰,常见于头部外伤后的急性期,若发现疑似症状,需尽快就医处理。其原因包括外伤引起的血管损伤、颅骨骨折等,治疗常采用手术清除血肿,同时需密切监测脑压和神经功能。
1、外伤是主要原因
硬膜外血肿通常是头部外伤后形成的,常因颅骨骨折导致硬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的破裂出血。尤其是在高速撞击、跌倒或运动中受到强烈撞击时,颅骨骨折直接造成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与颅骨间,形成血肿。这类血肿往往较快发展,容易引发脑疝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解决方法:避免外伤风险是预防关键,例如在骑车、运动时佩戴头盔或防护措施。一旦发生头部外伤,特别是伴有短暂意识丧失、恶心呕吐、反应减慢等症状,建议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头颅CT检查。
2、CT表现的特点
硬膜外血肿在CT上表现为双凸透镜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与硬脑膜的附着点受限,无跨过颅缝的特性。通常病灶范围取决于血肿的大小和发展速度,也可能出现伴随的颅骨骨折线或低密度水肿带。
解决方法:确诊后,需根据病情判断是否行手术治疗。对于大血肿且有脑压升高症状的患者,常选择开颅血肿清除术或钻孔引流术;对于小血肿且症状轻微者,可在密切监护下选择保守治疗,配合药物缓解脑压。
3、后续康复及注意事项
治疗结束后,患者需注意恢复期间的健康管理。进行必要的复查以监控血肿吸收及脑功能恢复状态,避免再次外伤及过度用脑。同时,适量进行恢复性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规律以减轻大脑负担。
硬膜外血肿需要高度重视,尤其是外伤后24-48小时是症状加重的高危期。对于类似情况,患者或家属应尽快就医以明确诊断,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切勿掉以轻心。预防头颅外伤、关注健康监测是降低此类疾病风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