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生教授医案——慢性活动性肝炎
发布于 2014-06-11 13:29
发布于 2014-06-11 13:29
医案:蒙某,女,38岁,工人。1993年3月19日初诊。肝区作胀、纳差乏力1年,身目发黄20天。1年前因饮食不慎,邪毒内侵,病发肝区不适,纳差乏力,在当地市人民医院诊治,肝功检查:GPT30u/赖氏,HBV-M:HBSAg、抗-HBC、HBeAg均为阳性,服用肌苷片、ATD片及中药清热解毒疏肝解郁之剂,时好时坏。近1月来因劳顿太过,肝区作胀,身目发黄,小便黄,纳呆厌油,到该市某医院门诊,肝功检查:TB2.0mg/dl,IB5μmol/L,ALT60u/赖氏。HBV-M检查同上。
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用保肝、护肝剂及输液等治疗半月,未见好转。刻诊所见:身目发黄,小便深黄如浓茶,肝区不适,纳呆,恶心厌油,舌暗红苔黄略腻,脉弦细。辨属湿热内蕴,熏蒸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横溢,治以清热化湿,利胆退黄。处方:茵陈30克、炒栀子10克、茯苓30克、泽泻10克、猪苓15克、炒竹茹10克、郁金10克、陈皮10克、赤芍30克、丹参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炒山楂15克。
二诊:服用上方20余剂,身目不黄,纳食增进,肝功能检查正常,但HBSAg、抗HBC、HBeAg仍为阳性。小便淡黄,舌红苔薄黄而干,脉细弦。是湿热未尽,而又有热邪伤阴之象。治用上法适当参入清热生津之品。处方:茵陈30克、炒栀子10克、赤白芍各15克、丹参18克、蛇舌草30克、败酱草30克、制香附10克、香橼皮10克、炒山楂15克、橘皮10克、茅根18克、芦根30克。连服10剂,黄疸尽退,小便清利,惟劳累后精神疲惫,肢体乏力,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则用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健脾益气之治,前后加减服药140余剂,诸证消失,肝功正常,HBsAg、抗HBC、HBeAg复查均为阴性,病即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上一篇 : 肺结核病新药实验 明年将有新成果
下一篇 : 病毒性肝炎患者该如何饮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