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喝粥可以养生吗?什么粥能养生?

发布于 2023-09-28 13:17

胃口不好时,就想喝粥。一份米对上七杯左右的水,大火煮沸后转文火,再熬一会儿,不时以木杓搅拌一下,以免焦底,等到锅里"水米融洽、柔腻如一",便舀上一碗,嘴就着碗缘啜上一口。粥乍入口,味似平淡,再一尝,方觉平淡中自有甘甜。挟上一小块酱瓜或酱萝卜,再啜一口,原本郁结的胃口慢慢打开了,不知不觉间,唏哩煳噜喝下两三碗。

粥如果是白米加水煮成,我家习称为稀饭,这是爸爸的叫法;如果加了鱼肉蔬菜等荤素材料同煮,就得改用妈妈的闽南语,称为"糜"。外婆和妈妈都爱食糜,甜咸不拘,甜的像"米糕糜"(桂圆糯米粥),是下午的点心或宵夜,食时可淋少许米酒,寒冬时分喝上一碗,浑身暖烘烘;咸糜一般当午膳,暑日天气酷热,吃不下油腻之物,中午就食糜,笋丝糜、香菇糜都是外婆的拿手菜。外婆煮糜米粒不熬太久,故粒粒分明,软而不烂。

父母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对于粥该怎么烹饪、怎么吃,各有各的做法,爸爸就始终不爱吃外婆的咸糜。不过他们俩都同意,粥易入口,好消化,可以养生。所以小孩生病时,一定要喝粥,而且得喝不必多咀嚼便可下肚的清粥,就是爸爸的稀饭。为了营养,清粥里尚需拌鸡精或肉松,由爸爸或妈妈持碗喂食。他们每舀起一匙粥,都不忘噘起嘴来吹凉,以免热粥烫伤宝贝儿。爸妈就这样一口一口地喂饱病弱的孩子,逐渐把我们养大。直到现在,肉松拌稀饭仍是我的"食疗食物",只要身体有恙,就只想吃这一味。结婚后,为了预防病中无力起床,就未雨绸缪教丈夫熬粥。他原不知粥为何物,不信中式养生之道,但是为了妻子健康,如今也学会煮稀饭了。

相信粥可以养生,当然不只我的父母而已,数不清有多少中国人都深信粥食有益健康。早在夏、商、周三代,中国人便有以粥养老、养生的制度和观念。《礼记》中即有不少有关粥的记载,《养老篇》中兑:"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认为粥适合衰老之人食用。

不过古往今来,论起对粥的"信仰"之坚定,南宋的陆游恐怕是数一数二。这位大诗人特别注重养生,写了不少养生诗。他相信食粥可以延年益寿,甚至着有《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诗人一生活了八十五年,在八百多年前,如此高寿算是人瑞。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鼻炎和鼻窦炎有什么区别 简单四招轻松辨别鼻炎和鼻窦炎

回答: 鼻炎和鼻窦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鼻炎主要发生在鼻腔黏膜,鼻窦炎则发生在鼻窦黏膜。鼻炎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鼻窦炎则可能伴有头痛、面部压痛、脓性鼻涕等表现。 鼻炎多由过...

Q
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

回答: 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3-4.5小时内。 溶栓治疗主要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等血栓栓塞性疾病,其疗效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可显著改...

Q
一劳累就下巴肿怎么回事

回答: 一劳累就下巴肿可能与淋巴结炎、过敏反应或腮腺炎有关。 淋巴结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劳累时免疫力下降易诱发炎症反应,表现为下巴区域淋巴结肿大伴压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过敏反...

Q
婴儿打呼噜的危害是什么 婴儿打呼噜暗藏3大危害

回答: 婴儿打呼噜可能与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导致面部畸形、诱发中耳炎等并发症。 婴儿打呼噜时,呼吸道受阻可能导致睡眠中缺氧,长期缺氧...

Q
小儿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烧怎么回事

回答: 小儿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烧可能与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异常、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 感染性疾病是小儿反复发烧的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性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以及病毒感染...

Q
小孩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小孩肺炎症状与体征介绍

回答: 小孩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严重时可出现口唇青紫、精神萎靡。肺炎可能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肺部湿啰音、胸痛等症状。 发热是肺炎的常见症状,体温...

Q
牙周炎饮食注意哪些方面

回答: 牙周炎患者饮食需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摄入。 牙周炎患者应减少食用过硬、过烫、过酸或辛辣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刺激牙龈加重炎症。可以适量选择质地柔软、温...

Q
声带沙哑怎么办 揭秘声带沙哑的三个处理方法

回答: 声带沙哑可通过发声休息、雾化吸入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声带沙哑可能与用声过度、急性喉炎、声带息肉等因素有关。发声休息是基础干预措施,需避免长时间说话或大声喊叫,建议每日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