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戴套性生活一般不会怀孕,但存在避孕套破损或使用不当导致避孕失败的可能性。
避孕套是一种物理屏障避孕方法,正确使用情况下避孕成功率较高。避孕套通过阻止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达到避孕目的,同时能降低性传播疾病感染风险。选择合适尺寸、检查包装完整性、全程佩戴、避免重复使用等规范操作可提高避孕效果。避孕套材质多为乳胶或聚氨酯,少数人群可能对乳胶过敏需选用替代材质。
避孕失败多因使用不规范导致,如未全程佩戴、佩戴前未排空储精囊、润滑剂选择不当造成破裂等。避孕套过期或存放不当可能影响其物理性能。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因产品质量问题出现微孔渗漏。事后检查避孕套是否破损可初步判断避孕效果,必要时可考虑紧急避孕措施。
同房后若出现月经延迟需进行妊娠检测,日常应掌握正确避孕套使用方法并配合其他避孕措施。
同房不戴安全套可能感染艾滋病,但概率与病毒暴露风险相关。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三种途径感染。无保护性行为中,若一方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另一方黏膜破损或存在生殖器溃疡时,病毒可通过体液交换进入血液循环。男性同性性行为因直肠黏膜更脆弱,感染风险高于异性性行为。日常稳定的单一性伴侣且双方均未感染病毒时,无保护性行为不会导致艾滋病传播。
存在高风险暴露行为时,如与不明健康状况的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多性伴侣关系或性工作者接触等,感染概率显著增加。病毒载量高的感染者传播风险更高,急性感染期和艾滋病晚期患者传染性较强。共用注射器吸毒或输入未经检测的血液制品也会大幅提升感染可能。
发生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可服用阻断药物如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片、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多替拉韦钠片降低感染风险,但须严格遵医嘱完成28天疗程。建议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性行为中全程规范使用安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