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臼和扭了筋的主要区别在于关节结构是否发生移位,脱臼指关节面完全或部分脱离正常位置,而扭了筋是韧带或肌腱的拉伸或撕裂。两者在症状表现、损伤机制及处理方式上均有明显差异。
1、损伤性质脱臼属于关节结构性损伤,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常伴随关节囊撕裂或周围韧带断裂。扭了筋属于软组织损伤,主要指韧带部分或完全撕裂,关节结构保持完整。脱臼通常需要专业手法复位,而扭伤多通过制动和康复训练恢复。
2、症状表现脱臼会出现关节明显畸形、活动完全受限、剧烈疼痛及迅速肿胀。扭伤表现为局部压痛、淤青、活动时疼痛加重但关节仍可部分活动。脱臼可能压迫神经血管导致远端麻木,扭伤极少出现此类并发症。
3、发生机制脱臼多由高能量外力直接作用于关节导致,如跌倒时手掌撑地引发肩关节脱位。扭伤常因关节过度扭转或超限活动引起,如踝关节内翻造成外侧韧带损伤。脱臼常见于肩、肘、髋等大关节,扭伤好发于踝、腕等灵活性较高的关节。
4、影像学特征X线检查可明确显示脱臼的关节面移位情况,部分复杂脱臼需CT三维重建评估。扭伤在X线下无骨质异常,MRI能清晰显示韧带损伤程度和范围,对制定康复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5、处理原则脱臼需立即就医进行闭合复位,严重者需手术修复关节囊。扭伤急性期采用RICE原则处理,慢性反复扭伤可能需韧带重建。脱臼复位后需固定3周以上防止习惯性脱位,扭伤一般制动1-2周后逐步开始功能锻炼。
无论脱臼或扭伤,伤后48小时内应避免热敷、按摩及剧烈活动。恢复期间可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关节稳定性训练有助于预防再损伤。若出现持续疼痛、关节松动或反复肿胀,应及时复查排除潜在骨折或韧带完全断裂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