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锻炼一般在术后2-6周开始,具体时间需根据骨折类型、固定方式及愈合情况调整。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但需严格遵循医嘱。
对于稳定性骨折且内固定牢固的情况,术后2周可开始被动关节活动。例如上肢骨折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指屈伸、腕关节旋转等低强度训练,下肢骨折则建议通过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此阶段应避免负重或主动用力,以减轻疼痛和肿胀为原则。
若骨折粉碎严重或采用外固定支架,通常需延迟至术后4-6周开始锻炼。涉及关节面的骨折需更谨慎,过早活动可能影响软骨修复。开放性骨折或合并感染时,康复时间可能延长至8周以上,需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痂形成情况。
骨折术后康复应分阶段进行,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中期逐步增加主动训练,后期强化肌力和功能恢复。锻炼时出现剧烈疼痛或异常响声需立即停止。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骼愈合。定期复诊评估愈合进度,不可自行调整康复计划。
胳膊肌无力可通过抗阻训练、功能性训练和等长收缩训练等方式改善。
抗阻训练使用哑铃、弹力带等器械,通过重复进行肌肉收缩增强肌力,适合轻度肌无力患者。功能性训练模拟日常动作如推举、提拉,帮助恢复肌肉协调性。等长收缩训练保持静态姿势如平板支撑,适合关节活动受限者。训练需从低强度开始,逐步增加负荷,避免过度疲劳。肌无力可能与神经损伤、肌肉病变或代谢异常有关,表现为持物困难、手臂酸胀等症状。
锻炼前后应充分热身和拉伸,训练中注意动作规范,出现疼痛或不适立即停止。